鑲器
鑲器產品多為陳設藝術瓷,是以泥塊鑲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稜有角的異形器物。《景德鎮陶瓷史稿》載:“瓶罄尊彝,都屬琢器。其圓者如造圓器之法。其鑲方稜角之坯,用布包泥,以平板壓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調和粘合。”景德鎮自產瓷以來就有鑲器。鑲器的歷史發展
宋代鑲器產品很多,其中蓋盒是較小的一種鑲器,據《江西陶瓷史》記載,宋代蓋盒用途很廣,產量很大。有盛裝婦女化妝品用的油盒、粉盒、黛盒,有盛裝銅鏡用的鏡盒,亦有裝藥的藥盒。元代鑲器有瓷枕、八棱玉壺套瓶、座梅瓶等。1972年出土的“至元四年”凌氏墓中的青白釉紅樓閣式倉,倉樓為活動式,中有子母口而蓋於倉上,四面正視均為四柱三音,底層前後各為二柱夾倉,分上、下三格,門為活動插板式。這座閣倉大都是鑲合而成。
明代鑲器產品增多,如正統九年魏源基仿龍泉豆青釉燭台,正德六年徐瓊妻墓仿龍泉豆青釉皈依瓶等。
清代隨著瓷器品種增加,鑲器亦不斷增加,僅瓶類產品就有六棱瓶、八棱瓶,四方瓶、扁六方瓶、天圓地方瓶、博古紋瓶等。
民國仿古鑲器較多。除瓶類外,有四方水淺、方形香熏爐、扁六角形涼墩等。1974年後鑲器產品散見各瓷廠,小件大都被注漿工藝所取代。藝術瓷廠和建國瓷廠鑲器藝人較為集中,生產出不少器型優美的鑲器陳設瓷,如各種規格的四方瓶、水淺、花缽等。到上世紀80年代,鑲器產品又有新的發展。
鑲器的特點
鑲器屬於琢器類的一種。琢器是指不能僅靠陶輪車位拉坯成型和利坯,而需要多種工序或進一步以手工加工成型的器物。鑲器的基本特徵是以板塊形式鑲圍而成,其中也不全是方形,扁形、稜角形的器物也為多。鑲器的立體效果明顯,景德鎮俗語“十圓不如一方”說明鑲器成型困難,製作難度大。由於鑲器多為四方形、三角形不等邊異形、平面直角等形狀,成型方式為坯料經過釉料、泥漿的鑲接而成。同時鑲器是純手工製作而成形的,在鑑賞鑲器時,需要仔細看器型的上下、左右、前後、口底的粘接是否妥貼緊密、對稱,器壁是否光滑,厚薄是否均勻,胎體是厚重還是輕盈,有沒有犯驚、衝口、暗痕、變形、腳咀等缺陷,放在桌面上是否平穩,有沒有變形歪斜等問題。鑲器作品賞析
曹開細大師國粹寶瓷林創作窯變鑲器作品,以窯變釉瓷為底,將其擅長古雅彩技法相結合,創作人物、山水窯變鑲器,既有窯變釉的色彩繽紛、靈活變幻之特色,又有古雅彩的古風古韻、高雅清新。徐國明,師從於著名陶瓷藝術家 “梅花大王”王鶴亭先生,在恩師的指點下,近年來在陶瓷美術方面深得造詣。徐國明擅長工筆粉彩花鳥和草蟲,其作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香港、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深受陶瓷專家、收藏家喜愛。其粉彩鑲器作品也相當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