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內容
故事裡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叫羅伯塔,你也可以叫她伯比,她快十二歲了,是一個特別善解人意的女孩。老二是男孩,名字叫彼得,剛過十歲生日。最小的是菲莉絲,她心地很好。
他們本來住在倫敦的郊區。爸爸是政府公務員,他雖然很忙,但只要在家就隨時準備跟孩子們做遊戲。媽媽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她不但經常跟他們玩,而且還會為他們寫故事和有趣的詩。這是一個非常快活的家庭。
可是有一天,家裡發生了變故。爸爸離開家,再也沒回來。僕人們閉口不談這件事,媽媽只說因為公事,爸爸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回家。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笑著告訴孩子們,他們將離開這座房子,搬到鄉間一座可愛的白色小房子去。
媽媽和三個孩子乘坐火車,走了一整天,在夜裡很晚的時候來到一個小車站上。搬運工拉著一車行李,帶著他們走了一大段黑暗和泥濘的道路,終於來到了他們的新家。走進空蕩蕩的房子裡,狂風和在黑暗中簌簌作響的老鼠,令孩子們感到害怕。媽媽讓孩子們點燃蠟燭,要點多少就點多少。許多根蠟燭點起來,壁爐里的火燃起來,整個房間充滿了光明和溫暖。
搬到新家後,媽媽每天都在忙著寫作,她必須賺取稿費來養活一家人。生活相當清貧簡樸,他們甚至沒錢買煤生火。只有當媽媽賣掉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時,孩子們才能買點兒點心來,和媽媽一起開心地喝茶慶祝。但媽媽絕口不提爸爸的事情。
三個孩子非常懂事,他們學會了打理自己的生活,幫助媽媽理家。鄉間的生活一點也不沉悶,到處都有新奇的事情等待他們發現,而且當地人很友善,孩子們與站長、搬運工、火車司機都交上了朋友。最令他們著迷的是鐵路和火車,他們幾乎天天到鐵路邊玩耍。他們知道每一趟車的正點時間,其中有一趟是開往倫敦的列車,每天上午九點十五分經過,他們管它叫“青龍”。
有一天,菲莉絲說,青龍要到倫敦爸爸那兒去,向它招手吧,它會把他們的愛帶給爸爸。伯比和彼得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於是三個孩子就在火車經過時,站在柵欄上揮動手帕。令他們驚奇的是,在頭等車廂里竟然有一隻手伸出來揮動回答他們!那是一位老先生,他手裡還拿著一張報紙。
從此以後,相互揮手就成了孩子們和九點十五分火車之間的慣例。那位老先生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關於作者
伊迪絲的兒童文學創作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小說,寫現實生活的家庭冒險故事代表作是鐵路邊的孩子們以及尋寶的孩子們三部曲,這類作品中兒童性格刻畫鮮明,家庭生活描寫真切動人;另一類是童話神奇故事。這些故事懸念重重,想像豐富,給孩子如臨其境,真實可信的感覺。
介紹
英國女作家伊迪絲·內斯比特(E. Nesbit,1858-1924)的《鐵路邊的孩子們》是一部經典的兒童小說。小說於1906年出版,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初幾個英國孩子的成長故事。
在"魔法故事”中,內斯比特的《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法媽媽,甚至有人稱她為“二十世紀兒童文學的偉大源泉”。
內斯比特的一生可謂豐富多彩。她的父親是一位農業化學家兼農業學校的校長,可惜在她童年時就去世了。9歲時,她跟隨母親到歐洲大陸生活,直到13歲才回到倫敦。少女時代,她的詩才就嶄露頭角,時常在雜誌上發表詩作。18歲時,她結識了兼具才華和魅力的年輕人休伯特·布蘭德,兩人熱戀並在兩年後結婚。
這位布蘭德先生是一位思想激進的改良派社會主義者,他把內斯比特也引到積極的社會活動中。1884年,這對夫妻與另外幾位朋友共同創立了“費邊社”,丈夫是社團的第一任主席,妻子是第一期社刊的主編,他們甚至給當時出生的兒子也取名叫“費邊”。
這個主張漸進的方式推廣社會主義的費邊社,後來成為非常著名的政治社團,到今天仍活躍在英國社會。創辦初期,這個社團集中了當時英國最優秀的一群社會精英,包括政治活動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蕭伯納、威爾斯是兩位著名的文學家成員。蕭伯納也是在這裡與內斯比特相識,兩人親密的友誼延續了一生。
不過作為丈夫,布蘭德先生既缺乏賺錢養家的能力,也缺乏應有的忠誠。他在生意場上慘敗,而且還時不時與別的女性有染。內斯比特非常寬容地原諒了丈夫,不但依靠寫作維持著整個家庭的生活,而且還收養了丈夫的兩個私生子女。當布蘭德染病而且漸漸喪失了視力後,她仍然悉心照顧他,直到他於1914年去世。
根據她同時代人的回憶,內斯比特是一位富有活力、魅力四射的女性,她所到之處,總有崇拜者追隨。她不拘泥於傳統,但嚴守很高的道德準則。她能在周邊嘈雜的環境下很投入地寫作,不間斷地抽著煙。一邊寫作一邊夾著長長的菸嘴,這幾乎成為她的標誌性形象。
你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女性抽菸,不但是反傳統的,而且還被認為是放蕩的行為。不過內斯比特絕不是那樣的女性,你只要讀過她的兒童小說,特別是《鐵路邊的孩子們》,就知道她肯定是一位非常高尚的女性。
這部小說帶有很濃的自傳色彩,故事裡的那位母親儼然就是內斯比特自己。
關於這本書
故事講到這裡,或許你會覺得情節有點兒熟悉吧。有一部經典的英國影片《鐵路少年》就是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這部影片時不時會在電視裡播放,好幾年前我就看過,前不久又在中央六台重溫了一遍。這部影片非常忠實於原著,只在幾個細節上略微修改過。影片和小說都非常令人感動,特別是當故事發展到最後,三個孩子照常向九點十五分的火車揮手時,整列火車的人都拿著手帕和報紙向他們使勁地揮動,那一幕場景實在令人難忘。
它講述的是一家人在困境中的生活故事,爸爸因為被人陷害而被關進了監獄,媽媽獨立支撐起整個家庭。但是整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艱難困苦,而是媽媽努力維護的溫馨生活,還有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在這個鐵路邊,孩子們機智地避免了一場可怕的鐵路災難,救助了另一位在隧道中摔傷的少年,還撲滅了運河輪船上的火情,和媽媽一起收留了一位流亡的俄羅斯作家。他們高尚的行為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最後又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為爸爸洗清了冤屈。這樣的故事安排,雖然有點兒過於完美,但是內斯比特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態度,使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動,不由得相信(或者說寧願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這部兒童小說自從出版後一直再版,有的年份甚至能再版兩次,它贏得了許多孩子和大人的心。
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先生,曾經為這本書寫過一篇非常感人的書評《九點十五分的揮手裡愛的隆重》,在這篇書評里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爸爸因為政治上的原因,也離開家很長一段時間。他感嘆自己有一位同樣偉大的媽媽,而自己又是如何度過一個同樣值得懷念的童年,雖然缺少故事中的那份詩意,但同樣感受到生活是那樣令人感激。
梅子涵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在與倫敦相隔八個時區的中國東部度過的,相距鐵路邊的孩子們的時代五、六十年,而他寫書評時又是在三十多年後。
感動是發自心靈的,它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而被削弱。
圖書目錄
1故事的開端
2皮特的煤礦
3老先生
4免費坐火車頭
5犯人
6搶救火車
7對勇敢行為的獎賞
8臨時消防隊員
9珀克斯的自尊心
10可怕的秘密
11穿紅色運動衣的“獵狗”
12伯比把書名帶回家
13“獵狗”的爺爺
14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