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黃花鐵線蓮的全草。
性味
味辛、鹹,性溫。
歸經
入腎、膀胱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主治
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拘攣疼痛,牛皮癬,疥癩。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痛,鮮狗腸草葉適量。搗爛敷貼痛處,紗布包紮,輕症敷1~2h,病程5年以上,敷3~6h,敷藥時間較長者,可能出現局部腫脹,起水泡時刺破放水。(《寧夏中草藥手冊》)
2、治風氣疼痛,不拘遠年近日,核桃肉四個,酸葡萄七個,斑蝥一個,鐵線透骨草三錢。水煎熱服,出汗愈。不問風濕皆效。(《綱目拾遺》引《醫學指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鎮痛作用。
3、對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注意
孕婦及消化道潰瘍者禁服。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割,去淨雜質,曬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悶潤2~4小時,切中段,乾燥,篩去碎屑。
藥材性狀
莖細長圓柱形,盤繞或綑紮成把,長10~l5㎝,直徑1~3㎜;表面黃綠色至灰綠色,基部老莖黃棕色至紅棕色,有明顯的縱稜線,節部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白色。葉對生,為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常破碎脫落,葉柄及葉軸常捲縮;小葉片披針形或狹卵形,長1~3㎝,寬0.6~1.5㎝,全緣或有疏齒,灰綠色;紙質。氣微,味淡。
形態特性
草質藤本。莖纖細,多分枝,有細棱,近無毛或有疏短毛。一至二回羽狀複葉;小葉有柄,2~3全裂或深裂,淺裂,中間裂片線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狹卵形,長1~4.5厘米,寬0.2~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少數牙齒,兩側裂片較短,下部常2~3淺裂。聚傘花序腋生,通常為3花,有時單花;花序梗較粗,長1.2~3.5厘米,有時極短,疏被柔毛;中間花梗無小苞片,側生花梗下部有2片對生的小苞片,苞片葉狀,較大,全緣或2~3淺裂至全裂;萼片4,黃色,狹卵形或長圓形,頂端尖,長1.2~2.2厘米,寬4~6毫米,兩面無毛,偶爾內面有極稀柔毛,外面邊緣有短絨毛;花絲線形,有短柔毛,花葯無毛。瘦果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扁,長2~3.5毫米,邊緣增厚,被柔毛,宿存花柱長3.5~5厘米,被長柔毛。花期6月至7月,果期8月至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灌叢中。分布於我國青海東部、甘肅南部、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凌源、內蒙古西部和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