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鐵掃帚、女兒紅《貴州民間藥物》,山紅藍靛《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野綠豆、木藍蕎、雞骨柴、岩豆柴、一味藥(貴州)。
入藥部位
植物河北木藍的根及全草。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入心、脾經。
功效
止血斂瘡,清熱利濕。
主治
吐血,創傷,無名腫毒,口瘡,臁瘡,痔瘡,泄瀉腹痛。
相關配伍
1、治吐血,鐵掃帚9g。搗絨,兌開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2、治傷口久不收,鐵掃帚葉曬乾,研末。撒於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3、治刀傷,鐵掃帚葉或花,嚼爛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4、治無名腫毒,鐵掃帚乾葉子研末。調水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5、治小兒白口瘡,鐵掃帚適量。煎水洗。(《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用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忌燥、辣食物。
炮製
採集加工:春、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鑑定
藥材性狀:全草長40~100㎝,莖枝被白色丁字毛,羽狀複葉互生,葉柄、小葉柄及葉兩面均被白色丁字毛,小葉5~9個,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5~15㎜,寬3~8㎜,先端驟尖,基部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紫色。莢果圓柱形,被白色丁字毛。種子橢圓形。氣微。
形態特性
直立灌木,高40~100厘米。莖褐色,圓柱形,有皮孔,枝銀灰色,被灰白色丁字毛。羽狀複葉長2.5~5厘米;葉柄長達1厘米,葉軸上面有槽,與葉柄均被灰色平貼丁字毛;托葉三角形,長約1毫米,早落;小葉2~4對,對生,橢圓形,稍倒闊卵形,長5~1.5毫米,寬3~10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上面綠色,疏被丁字毛,下面蒼綠色,丁字毛較粗;小葉柄長0.5毫米;小托葉與小葉柄近等長或不明顯。總狀花序腋生,長4~6(~8)厘米;總花梗較葉柄短;苞片線形,長約1.5毫米;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長約2毫米,外面被白色丁字毛,萼齒近相等,三角狀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花冠紫色或紫紅色,旗瓣闊倒卵形,長達5毫米,外面被丁字毛,翼瓣與龍骨瓣等長,龍骨瓣有距;花葯圓球形,先端具小凸尖;子房線形,被疏毛。莢果褐色,線狀圓柱形,長不超過2.5厘米,被白色丁字毛,種子間有橫隔,內果皮有紫紅色斑點;種子橢圓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或河灘地,海拔600~1000米。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生肌收口,止血,消腫痛,拔毒。”
2、《河北中草藥》:“用治濕熱蘊結胃腸之腹瀉,腹痛,有清熱燥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