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簡介
臨接黔南州珠藏鎮、播州區 西坪鎮、團溪鎮、毛栗鎮。轄1居委會、11村委會。1953年置鐵廠、張王、三星鄉。1958年併入團溪公社。1961年析建鐵廠、張王公社。1984年改置鐵廠、張王、三星鄉。1992年3鄉合併置鐵廠鎮。鎮境富錳礦,為遵義鐵合金廠重要礦山。有中國小13所。鎮人民政府駐地西花壩,在南白鎮東40公里,金龜山西部山谷中。人口 1 000。海拔940米。為礦山城鎮。現轄村有西花村、三星村、洞上村、河西村、院子村、青坑村及新廠村(又名鐵廠村),有公路接馬遵公路,馬遵公路貫穿西花村和河西村,並有鐵廠至三星公路及鐵廠至團溪鎮張王村的公路。
地理氣候
鐵廠鎮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冷暖共季的氣候特點。地形以中山溝谷為主,海拔530--115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990mm,平均氣14℃。有林地98393畝,森林覆蓋率63.1%。湘江流經鐵廠鎮河西、洞上、院子、三星,在三星渡口與烏江交匯,構皮灘電站庫區蓄水後,江面更加開闊,形成一道亮麗的山水峽谷風光,著名的三星場碑群、易家祠堂、地下溶洞等景觀,平添了鐵廠的文化底蘊。1935年1月4日,中央紅軍長征由羊岩渡口渡過湘江河,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由此進入遵義,紅一軍團留駐羊岩河,構成保衛遵義會議召開的東南防禦。故羊岩河渡口又名紅軍渡,有"羊岩關下陡石梯,遙望鴉關十里余,穩步扶崖觀山景,尋找當年滴汗跡"之說。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遵義縣最具發展潛力的鄉鎮之一,集旅遊、度假、休閒為一體"水上人家"等一批沿江旅遊開發項目正規劃建設中。
鐵廠鎮交通方便。205穿鎮而過,全鎮6村除洞上、青坑村為鄉村四級路面外,其餘四個村均為油路。全鎮大部分通組公路均為鑲邊路,部分村民組為水泥路。
自然資源
鐵廠鎮礦產資源豐富。有錳礦、磷礦、鐵礦、硫酸礦、煤、鋁土礦、高嶺土、白雲石等。其中河西村到洞上村一帶和西花村高石坎的錳礦儲量約700多萬噸,青坑村沙壩一帶的錳鐵礦儲量約500萬噸,三星、羊岩的煤礦儲量588萬噸,院子村鋁土礦儲量在250萬噸以上,豐富的礦產資源亟待開發,潛力可觀。
經濟建設
鐵廠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油菜、辣椒為主,畜牧業以生豬、牛、羊為主。鐵廠鎮荒山草坡多,灌木林從多,特殊的河谷氣候讓三星柑橘增添幾分姿色,小有名氣。投資16萬元年孵化16萬羽的孵化場已投入使用,鐵廠生態烏骨雞正不斷發展壯大。特殊的地域環境很是適合發展特色生態種養殖,調整種養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已成為當前發展鐵廠經濟的核心內容。
鐵廠特產
鐵廠刺竹筍
鐵廠鎮刺竹主要生長在高石坎、瓮岩、鯉魚塘以及湘江沿岸(205省道沿線隨處可見)的山坡上,那裡刺竹叢生,竹筍豐富。河西、西花村民有上山去採集的習慣,用它做成的菜餚,清脆可口。
竹筍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竹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醫學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係。
鐵廠竹蓀
竹蓀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又稱“真菌之花”、“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
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胺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它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採摘竹蓀做成菜味道特別鮮美,過去鐵廠鎮農家的竹林里也有竹蓀生長,不過就那么幾朵,能夠品嘗到竹蓀味道的人,已是上等賓客運氣到家了。
2009年院子村民張明軍在外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後,開始試種竹蓀,兩個大棚占地1畝,與常規農業相比收入可觀,竹蓀市場前景好,是一個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項目,在他的影響下有好幾戶人家開始種植了竹蓀,2011年鐵廠鎮竹蓀占地30畝將近60個大棚。
獲得榮譽
2002至2006年,每年年度目標工作考核均獲全縣綜合考評二、三等獎,2003、2004、2005、2006年榮獲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2003至2006連續四年在年終考評中獲得全縣一等獎;2005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村稅費改革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