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徵
藻體內部構造:藻體厚度為160~220μm,皮層由6~14層細胞組成,厚度70~80μm,叉狀排列,有的稍背斜排列。外皮層細胞3~6層,頂細胞卵圓形,長4~6μm,寬3~4μm。內皮層細胞橢圓形或稍不規則形,寬3~15μm,長4~25μm,具星狀細胞。幼體已中空,髓絲長7~15μm,寬1.5~2μm.接近內皮層的髓絲錯綜交織,但與內皮層相連的髓絲則與皮層細胞平行垂直。雌配子體的果胞枝枝叢與輔助細胞枝枝叢皆由內皮層細胞形成,產生在不同的枝叢上,果胞枝枝叢的主枝一條,由6~8個球形或橢圓形細胞組成,有的一回分枝,有的無分枝。果胞枝由2個細胞組成,即果胞與下位細胞.有的只有一個果胞.無下位細胞,還有的由3個細胞組成,其中一個為果胞,其餘2個為下位細胞。一般果胞為壺形,末端有一條受精絲,其下位細胞常產生l~5個細胞組成的側枝,但有的果胞側面也產生小分枝。輔助細胞枝枝叢與果胞枝枝叢相似,主枝由7~10個球形或橢圓形細胞組成,常有一回分枝,輔助細胞與一般枝叢細胞相似,但個體比較大,原生質較濃,染色較深。成熟的輔助細胞一端可伸出1~3條以上的連絡管與果胞相連,但具有合子的果胞常產生連絡管與輔助細胞相接,其合子則通過連絡管移入輔助細胞中發育,首先合子橫裂產生第一個產孢絲細胞,然後繼續橫裂或縱裂產生2個以及更多產孢絲細胞,最後產孢絲末端細胞形成果孢子囊。成熟囊果切面觀球形,其周圍有髓絲形成的包圍絲,但囊果基部殘留的枝叢細胞呈分枝狀。一般囊果位於內皮層附近,直徑180~240μm,由中空周圍邊緣殘留的髓絲包裹著。成熟的囊果均勻地散布在分枝的表面。四分孢子體和配子體的外形略有差異,前者的節莢狀小枝有的比後者密些.四分孢子囊由孢子體的皮層細胞形成,十字形分裂、長21~42μm,寬12~3lμm,成熟的四分孢子囊亦散布在分枝的表面。生活習性
一般生長在中潮帶的岩石或砂礫上,在退潮後有流水經過或積水處生長的密度較大,個體也較長。在北方沿岸當水溫升高至5~7℃時幼苗已陸續出現,有的幼體長至2cm時已開始長出小羽枝,水溫升高至25℃以上時,大部分藻體的小枝漸變為卵形、橢圓形或紡錘形,末端尖細或具嘴狀突起或形如節莢。成熟期在7~8月間。地理分布
中國的山東。日本。分布分類
海水藻類(四)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