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藻體叢生或單生,暗紫紅色或黃紅色,軟骨質,高17~30㎝。主枝亞扁形.寬1.5~2㎜,兩側有偏生、互生或對生的小枝,一般小枝基部縊縮,紡綞形,在藻體表面也可長出小枝,藻體在幼苗(1~2㎝)時已中空。藻體內部構造:藻體厚350~600μm,中空,皮層厚度為30~75μm,由4~10層細胞組成。
外皮層由2~4層卵圓形及圓形細胞組成,頂細胞為卵圓形或圓形,長5~8μm,寬5~7μm。內皮層細胞2~3層,不規則形或扁長形或紡錘形。長15~25μm,寬10~15μm。具有星狀細胞。
與內皮層相連的髓絲縱走或錯綜交織,長5~30μm,寬2~5μm,髓部中空。
四分孢子囊由孢子體的內皮層細胞產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0μm,寬10~15μm。雌雄配子體都未發現。
生活習性
生長在中、低潮帶的砂礫上,成熟期在2~3月間。
地理分布
分布分類
藻類(四)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