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規劃
東部山水新城規劃
黃埔區鎮龍鎮九樓村、大坦村和麥村將修改規劃,變身東部山水新城的居住區,規劃人口達到4.4萬人。並有捷運21號線和穗莞深城際二期通過。蘿崗區九樓村、大坦村、麥村村莊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環評已於2014年11月公示。
東部山水新城規劃範圍復蓋九樓村、大坦村、麥村,北至廣汕公路,南至麥村村界,西至永九快速路,東至蘿崗區區界。規劃範圍總面積13.91平方公里。本次規劃年限為2013—2020年。其中近期開發時限為2013—2015年,遠期開發時限為2016—2020年。依據《廣州市東部山水新城總體規劃(2012—2020)》,規劃定位為城鄉發展協調區、鎮龍宜居生活服務區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為居住、生活服務。
一心兩軸四區規劃
“一心”為鎮龍樞紐服務中心,結合北部的鎮龍捷運樞紐站設定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等設施,並於周邊配套居住區,形成整個範圍的商業服務中心。
“兩軸”為城市發展軸和城鄉發展軸。沿廣汕公路設定捷運21號線和捷運站,形成聯繫廣州市中心城區和增城的交通發展軸;規劃範圍自北向南依次為城鎮、村莊、生態山體,沿荔新路形成一條串聯城市、鄉村、生態山體的城鄉發展軸。
“四區”包括城鎮綜合發展區、生態療養區、鄉村發展區、生態保護區。
交通通訊
中國-新加坡知識城(中新知識城)、中國熱帶林業作物研究所等設於此,南下直達永和開發區、科學城。目前鎮內廣汕公路、鎮九公路、鎮新公路、北竹公路縱橫貫通;交通四通八達,同時經過重點規劃後,鎮龍內將會經過兩條捷運線路,1條高鐵和高速公路接駁實現快速公共運輸、快速交通。鎮龍能最大化接受廣州,深圳和香港的經濟輻射,被譽為廣州的“新黃金走廊”。
廣東省廣州增城市鎮龍鎮
鎮龍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東距增城市中心28公里,西距廣州市中心31公里,南距深圳市148公里,新塘海關30公里,北距從化市20公里。在縣境西部。駐地鎮 龍圩建於清代。因有一鎮龍廟,故名。1961年設鎮龍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中國 熱帶林業作物研究所設此。鎮內廣汕公路、鎮九公路、鎮新公路、北竹公路縱橫貫通;交通四通八達。可同時接受廣州,深圳和香港的經濟輻射,被譽為廣汕公路的“新黃金走廊”。
鎮內水電通訊設施配套完善。金坑水庫邊建有日供水1.5萬噸的自來水廠;沿廣汕公路和開發區鋪設了大型水管20多公里。新建了240高壓線路,高低壓線路遍布境內東南西北。建有5000門程控電話的裝機容量,開設了BP機傳呼,行動電話,圖文傳真等業務。
鎮龍鎮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各種農業資源豐富,以森林資源為最,全鎮林業面積6.85萬畝,劃為生態林面積的18750畝,現有速生豐產林面積15500畝。有待進一步發展豐產林,開發觀光旅遊農業,利用丘山地發展養殖業等。
鎮龍地處南亞熱帶,屬丘陵坡地。金坑河是界河西福河的支流,沿河是沖積平原。鎮西有水質清澈透明,集水面積41平方公里的金坑水庫,周圍群山環繞、綠樹蔥蔥、優美寧靜,是廣州市的三大森林公園之一,水庫的周邊建有金坑旅遊度假村和澳洲山莊;海拔433.6米的油麻山下建有廣州南華高爾夫俱樂部和中華文化名人聚賢,鎮北有獅嶺水庫觀光農業花卉果菜區;吸引著眾多的省內外遊客。
鎮轄14條行政村,一個居委會,214條自然村。全鎮面積8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人口3.2萬。
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8.9億元,人均收入4300元。盛產優質稻穀、花生、大豆、荔枝、龍眼、白欖、香蕉、茶葉等;境內開發了近30多個立體性三高農業基地,是廣州市蔬菜二線生產基地。建有中藥廠、毛織廠、高壓電器廠,塑膠廠、礦泉水廠、化工廠、製衣廠、甜蜜素廠等企業506間,其中工業165家,產品暢銷國內外。鎮龍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客商,外商投資總額達60億萬元,年創匯2500萬美元。
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7923萬元,(9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4.3%;農業人口33237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135元,比上年增長2.5%
2002年全鎮優質水稻種植面積29600畝,總產11040噸;蔬菜複種面積25660畝,總產53699噸;水果種植面積11200畝,總產1021噸;產值285萬元;花卉種植面積3100畝,產值3300多萬元;魚塘面積2551畝,總產2985噸,產值1496萬元;畜牧總產2996噸,產值98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本鎮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花卉三大農業為發展主體的農業鎮。
鎮區現有人口3.6萬,總用地50公傾。鎮北的華師康大教育園內有華師大附屬康大學校、華南師範大學增城學院、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華澳國際會計學院,占地約1000畝,形成了集文化、教育、科研和高新技術於一體的集合區。鎮內有中學2所、國小15所、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7000人,300多床位的市康寧醫院和500多座位的鎮龍影劇院位於鎮中心;鎮內群體活動和娛樂場所星羅棋布。沿廣汕公路兩邊征地開發了9025畝。現已編制完成了14.5平方公里的城市總體規劃;逐步實施中心村建設的規劃工程。 鎮龍鎮設立了第一工業區、該區已開發土地600畝已引進項12家,鎮龍鎮二第工業區已規划動工,該區規劃面積5000畝,計畫引進高新科技項目為主的各類型企業到該區落戶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35號)將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劃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
2006年由原白雲區鍾落潭鎮九佛片和原增城市鎮龍片合併成九佛鎮,轄鳳尾、紅衛等28個行政村和九佛、穗北、鎮龍3個居委會。鎮中心設在九佛。原鎮龍鎮區所在改建成為鎮龍村。
四川省平昌縣鎮龍鎮
鎮龍鎮位於秦巴之南,平昌縣縣城之東北,北接萬源,南連喜神,東與望京山水相連,西邊是一條發源於境內的溪流與通江芝包鄉接壤。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幅員面積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萬畝,人口26565人,5536戶。人均純收入1738元。
自然地理
鎮龍亦名鎮龍觀,由原鎮龍鎮、新廟鄉、民興鄉合併而建,川連三縣,地接八鄉。海拔在600—1338米之間,距縣城93公里,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等作物。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面低,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境內山脈眾多,余家山、同東部的仙人丫構成了鎮內山脈“川字型”基本構架,境內最高的山峰“賈閣山”,主峰海拔為1338米,成為著名的鎮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標誌性景點;除星羅棋布的大小塘堰外,還有如躍進、龍洞、紅旗等小型水庫,以及如玉帶環繞的大小溪流二十餘條。形成瞭望水河、登子河兩條河流,成為通河上游眾多支流之一。
歷史沿革
龍觀古鎮歷史悠久,明朝前期曾屬梁州、巴子國、巴蜀、百亦、宕渠、漢昌、平州、同昌、歸仁、巴州、曾口、閬中所轄。。
民國初年為長樂鄉址,民國十五年實行轄區制,此為平昌三區。三十年代,紅四方面軍北上路過古鎮,與國民黨軍隊在此短兵相接,古鎮經受住了戰火考驗,至今保存完好,民國24年又改轄區為聯保制此為連保辦事處,一九四九年十月鎮龍解放。一九五一年二月設區為平昌第九區,一九五八年九月成立人民公社,一九八二年又恢復鎮龍、新廟、民興三鄉,因此,龍關古鎮兩度成為不同歷史時期的區所在地,也因此成為平昌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3年10月,平昌縣行政區劃調整,成立鎮龍鎮,轄原鎮龍區的鎮龍鄉、民興鄉、新廟鄉。
經濟社會發展
鎮龍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恢復改造、鞏固、壯大和發展的艱苦歷程,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各項各業都遭受到史無前列的損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完成了通往縣城的油路建設及通往喜神的水泥路建設,村道公路確保暢通。場鎮吃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農村普遍改水改廁,全鎮人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解決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用水難、為構建和諧鎮龍加快新農村建設而不斷努力。
人文歷史
鎮龍鎮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人文歷史不但源遠流長,而且厚重、精彩。無論你在任何地方拾一片落葉,撿一塊碎瓦,抑或撈一團河沙,都有文化的含量和歷史的縮影。
一甲坪挖水眼的九層塔川內罕見,它的建造顯示勞動人民的智慧;冠山村重超千斤的雙獅;建於明洪武年的字型檔及關廟見證了古鎮的蒼桑歲月。那些遍布龍觀的古道、古樹、古井、古墓、古建築的“龍觀五古”,象一顆顆耀眼星斗嵌在其間,如異軍突起的金沙觀一九五八年國務院定為航標,其價值令人刮目相看,白家墳森林公園因海拔較高以及眾多的“高峽平湖,故冬可賞雪,夏可划船”,那可是消閒、釋放和浪漫的好去處,“臥龍戰役”、成為龍觀人的驕傲,無數革命先烈為龍觀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流血犧牲,還有那閃著光彩的紅軍標語,教育鼓勵著近三萬鎮龍人去追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