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
鎮西白蘿蔔呈扁圓型,形似鵝蛋,外形飽滿豐潤,皮色雪白,潤澤光亮,肉質白色,口感脆甜細嫩、無辣味或辣味淡。
內在品質
鎮西白蘿蔔粗纖維含量低,含有較高糖分。經檢測鎮西白蘿蔔粗纖維為0.45%,而普通白蘿蔔粗纖維含量為0.4%—1.0%,因此鎮西白蘿蔔與其他白蘿蔔相比較口感更加脆甜細嫩。
藥用價值
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預防癌,抗癌有意義。
蘿蔔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
吃蘿蔔可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結石等疾病。
蘿蔔還是一味中藥,其性良味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
食用禁忌
不宜與人參、西洋參同食:兩者性相剋,同食會導致不適;
不宜與柑橘同食:白蘿蔔阻礙甲狀腺對碘的攝取,柑橘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
不宜與胡蘿蔔同食:胡蘿蔔的抗壞血酸酶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使兩者的營養價值降低;
不宜與蛇肉同食。
在吃白蘿蔔時不如就和以上幾種食物搭配吧。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四川省威遠縣鎮西鎮境內為低山、淺丘兩種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大、小老君山巍然聳立在北部。地形兼具山地和淺丘陵,以淺丘為主,產地土壤90%為壤土或砂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達到1.27%,土層深厚,耕作層厚30厘米以上,酸鹼度適中,pH值在6.5—7.5,有效磷、鉀含量高,其中:磷達到18.1%ppm,鉀達到68%ppm,為鎮西白蘿蔔生長提供了適宜產地土壤環境。
水文情況
鎮西鎮水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排灌條件,擁有河口水庫、長沙壩水庫、胡蘆口水庫等三座小(二)型水庫,大地壩河、老君河、清溪河等三條河流,加上老君山下終年不斷,潺潺流出的優質山泉水,常年保持水量均勻,水溫16℃左右,水質良好,這些水資源和各種排灌設施為鎮西白蘿蔔生產提供了十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
鎮西鎮屬內陸亞熱帶風暖濕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左右,最熱月平均氣溫30℃(7月),最冷月平均氣溫7.5℃(1月),全年無霜期300—320天,年平均降雨量960.2毫米,年平均日照1239.1小時,相對濕度82.6%,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該鎮形成了獨特的氣候環境,早晚溫差較大,相對濕度也更大,生產的鎮西白蘿蔔產量高,質量好。
歷史淵源
白蘿蔔是威遠縣鎮西鎮傳統種植的蔬菜,歷史悠久。
清末,威遠縣城郊五里坳(現鎮西鎮)的村民周培根自家醬制的醬蘿蔔受到附近村民的青睞。
20世紀30年代,周培根將醬制蘿蔔的手藝傳給了兒子周自言,周自言在繼承了父親原始的醬制蘿蔔基礎上,利用槓桿原理對蘿蔔進行加工,民間便大量出現了風味獨特的“醬蘿蔔”。 村民們還給周家的醬蘿蔔取了個雅號,叫“周蘿蔔”。
1982年3月,“鎮西醬蘿蔔”在四川省社隊企業展評會上展出。
生產情況
2015年,威遠縣白蘿蔔種植面積達1萬畝,蔬菜產量增長7.9%。
2018年,威遠縣建立以花祠、肖兵、爐豐等村為核心區域的白蘿蔔產業基地1萬畝。
產品榮譽
2011年,以鎮西白蘿蔔為原料的“周蘿蔔”醬菜製作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鎮西白蘿蔔”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鎮西白蘿蔔產於四川省威遠縣鎮西鎮境內,產地毗鄰威遠縣嚴陵鎮、新店鎮、自貢高山鎮,保護區域包括鎮西鎮肖兵村、楊家嘴村、正興村、團標村、爐豐村、正榮村、花祠村、臨江寺村、銅鑼村、秧田村、五星村、金竹村、清水村、紅光村,蓮花村、川主村、護建村,紅林村、新屋村、新華村、核豐村、護新村、民建村、護民村、中心村、永團村、黃泥村、永和村、老君村、龍王壩村共3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4°29′13.3″—104°37′16.1″,北緯29°25′47″—29°34′28.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鎮西所轄的30個行政村,土壤為砂壤土或粘壤土。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蘿蔔生產技術規程》(NY5010)的無公害蘿蔔產地環境的規定要求。
(2)品種選擇:鎮西白蘿蔔選用抗病蟲、抗寒、生長力強、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的四川地方品種“春不老園根蘿蔔”。
(3)生產控制
3.1播種季節
白露至秋分。
3.2耕作制度
水旱輪作,旱地實行三年以上輪作。
3.3整地施肥
播種前耕翻土地,結合一次性施肥,耕後細耙,整平打窩。基肥以有機肥、生物菌肥等為主;結合整地每畝撒施腐熟豬廄肥2000千克,農大哥生物肥2千克,氮、磷、鉀總含量40%的控釋肥20千克,尿素25千克,深翻入土。
3.4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三天后發現生長不齊時要及時補種,從齊苗到苗高16厘米左右要注意病蟲害發生,同時進行第一次間苗,每窩暫留兩株,20天左右,再間一次苗,每窩留一株,定苗後追一次清糞水。
3.5田間管理
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前期氮肥為主,後期適當增施鉀肥,土壤保持濕潤狀態,不應過乾或過濕,乾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應及時排澇。
3.6病蟲害防治
鎮西白蘿蔔病害較少,一般不進行防治,但前期要注意防治蟲害,蟲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採用農業、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
蟲害主要是菜青蟲和蚜蟲,採用人工捕捉菜青蟲或黃板誘殺蚜蟲,嚴重時,選用Bt乳劑或阿維菌素多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3.7采後處理
鎮西白蘿蔔採收後應及時去纓和根,按大小分級包裝後送加工廠或進入市場銷售。
3.8生產記錄要求
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值保員、科技人員在搞好日常農事監管記錄的同時,要督促鎮西白蘿蔔種植戶做好栽培、土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割管理等記錄,為鎮西白蘿蔔的生產管理技術及可追溯體系提供依據。
專用標誌使用
鎮西白蘿蔔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後,其保護地域範圍內的鎮西白蘿蔔生產經營者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簽定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後方可在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歷史文化
“周蘿蔔”的蘿蔔,出自威遠城郊幾十里外鎮西李家坳叫做:“圓白嫩”的品種。
李家坳的白沙土,也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同樣品種和蘿蔔,與李家坳種出來的相比,品質上有著天壤之別。
關於“周蘿蔔”、白沙土、“圓白嫩”、以及“周蘿蔔”所用的紅油辣椒醬中的七星椒,民間都有著一段傳奇故事。聽起來,和吃在嘴裡的周蘿蔔一樣,有滋有味。
相傳很久以前,人間時疫流竄,老百姓屍橫遍野。太上老君知道後,下凡架起丹爐,錘鍊仙丹救治百姓。治癒後駕雲而去。兩座丹爐經過千百年歲月洗禮,風雨蠶蝕,幾度傾倒。爐里的灰燼撒落在丹爐周邊十里之外。兩座丹爐變成現在的大、小老君山。半山以下方圓幾十里,都是爐灰幻化的白沙地,李家坳白沙土尤為深厚。
再說“圓白嫩”和七星椒傳說本是天上御廚中的蘿蔔仙和辣椒仙。一次倆人闖下大禍,被玉帝打下凡間。他們下凡後四處找尋棲身之地。遠遠看見老君山一帶鍾靈毓秀,祥雲繚繞。當小蘿蔔看到這一片片的白沙土時,喜出望外。當即決定留下再也不走了。小辣椒不喜歡這白沙地,小蘿蔔怎么留也留不住。小蘿蔔哭著說:“我們本是一同下凡,本跟同甘共苦,這一分手何時何日才能相聚?”小辣椒說了一句:“有緣人會讓我們再相聚”後,飄然而去。後來找到當年煉丹燒過的爐渣幻化的紅枯地紮下了根。
分別後,小蘿蔔對小辣椒非常思念,只好苦苦等候這位有緣人出現。
不知過了多少年,小蘿蔔終於被一位姓周的農夫發現。他對這株開著紫色小花的植物很是喜歡,於是悉心照顧,等到花榭結籽後儲蓄起來做了種子。種在自家白沙地里的蘿蔔又圓又白又嫩,吃起來更是香甜脆嫩,汁多肉厚,入口化渣。從此人們把這種汁多肉厚的蘿蔔叫做:“圓白嫩”。
周氏的蘿蔔越種越多,吃不了的他就用土陶壇,用鹽水醃製起來。經過醃製的蘿蔔,不但經久不壞,且越儲越香。再拿出嫁到幾十里外的妹妹送來的七星辣子,用滾燙的菜油淋出香噴噴,紅艷艷的辣子油一拌:鹹辣、酸爽、脆嫩的味道妙不可言;再一嚼,更是清脆辣爽,入口化渣,余香持久,令人回味悠長!
原來這七星辣子,就是與小蘿蔔一同下凡的小辣椒。小辣椒被周氏妹妹發現後,因結出來的辣椒都是每七顆為一簇,且顆顆尖朝天上,晚上看起來像是在指著天上的星星,所以得了“七星椒”這個美名。他們遇上周氏這個有緣人後,從此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周氏釀製出的醬蘿蔔,深受人們喜愛,從開始的家庭小作坊,不斷發展壯大。人們把出自周氏的醬蘿蔔取雅名曰:“周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