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鎏金龍鳳紋銀盤製造年代: 秦
材料: 銀質鎏金
規格: 口徑37厘米,底徑21.1厘米,高5.5厘米,重1705克
收藏地: 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
介紹
銀盤直口,平沿,折腹,盤底向內微凹。紋飾鏨刻,皆鎏金,內底飾三條盤龍,其外陰刻四道弦紋,龍體蜿蜒盤曲,有足,上部作側立形,龍首後揚,嘴大張,幾乎成一百八十度;下半部似蟠坐狀,相互捲曲纏繞。盤腹飾六組龍鳳紋,形象誇張變形,構圖複雜精妙。直口及平沿處亦飾變體龍鳳紋,形象更為抽象簡略,只有眼部較為具體,可以辯識。口沿背面刻“三十三年左工□名吉七重六斤十二兩廿一銖奇千三百廿二釿□□六斤十三兩二斗名東”銘文。
該盤造型考究,製作精美。紋樣布局獨具匠心,以盤底開始,向盤腹、直口及折沿展開,裝飾面依次減小,紋樣也漸趨抽象,使盤底的主紋成為視覺的中心,重點突出,節奏分明。紋飾鏨刻精細,線條均勻流暢,僅紋樣部分鎏金,地為銀色,黃白相映,極富裝飾感。這種裝飾方法,在後來的唐代頗為流行,唐人稱之為“金花銀器”,此盤可視為唐代“金花銀器”的先聲。
這件銀盤以龍紋作為主紋,可能與戰國秦漢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有關。當時的人認為朝代的更替都是由上天以五行金、火、水、土、木相剋的順序安排的,在五行中占有一德的人可以做天子,上天也會降下相應的符應,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顯然有些荒謬,但當時的人卻信之不疑。後來秦代周而立,周為火德,照五行說的規則,秦應據水德,但卻遲遲沒有符應降臨,於是就有人對秦始皇說,以前秦文公曾獵獲一條黑龍,說明秦得天下的符應早在五百年前就已出現,這種說法自然很合始皇帝的需要,因此龍的形象在秦代也許有著這種特殊的含義。該盤銘文中有“三十三年”字樣,據專家考證當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這一年正是秦始皇修長城的那一年,也是秦始皇焚書的前一年。這件銀盤出土於西漢初年的齊王陪葬坑,可能銀盤在秦亡後輾轉流入齊王手中,而齊王對它顯然喜愛有加,並以之陪葬,這才使得這件精美的銀盤在二千多年後的今天得以重見天日。
秦代歷史很短,流傳下來的器物極少,此盤刻有銘文,是目前可以確定為秦代的唯一銀質器皿,十分珍貴。
龍是中國傳統紋樣之一,早在原始社會的紅山文化中就已出現了它的形象,在商周青銅器的紋樣中也屢有發現,銀器上出現龍紋,這是較早的一件。龍紋代表帝王權威的含義為人們所熟知,但龍作為皇帝的專用紋樣卻是較晚的情況。在上古時期,龍紋的運用還較為自由,龍的形象也不很確定,與明清時典型的雙角五爪龍區別很大,兩者對比極易分辨其年代早晚。
當金銀器需要清潔時,用肥皂水和軟毛刷是最簡便的方法,但切記不要使用含有研磨料的牙膏進行清洗。
市場估價:人民幣3,000,000元。
類型: 金銀器
主題詞或關鍵字: 盤 鎏金 銀 龍鳳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