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治德

鍾治德是一名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代表作為《陳獨秀在江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鍾治德

鍾治德,男,漢族,1964年生於重慶江津。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雜文學會會員。

文風古貌蒼蒼,以《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記》、《重修石門大佛碑記》、《楊宏勛先生墓志銘》等為代表,該類作品,構思獨到,文筆精美,少有能及,因此贏得“巴渝怪才”讚譽。當過教師,做過記者。現為地方史志專職編研,史志專著有《陳獨秀在江津》(中國文聯出版社)、《中國共產黨江津地方歷史》(1—3卷,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江津區卷》(重慶出版社)等20餘部,計約六百餘萬字。近年受聘為團中央中青線上旅遊文化專欄作家。

長於雜文隨筆,作品見於《雜文報》、《雜文選刊》等報刊和100多種選本,其中如《戲說家長會》、《糊塗掌聲》、《誰來騎驢》、《天下不幸人材幸》為當代雜文隨筆名篇。雜文隨筆選集《寂寞文章》。其中代表作有《赤壁均衡》、《和諧遺蹟》、《廣陵散絕》等,文風剛正,文筆辛辣,見微知著,以古諷今是其雜文隨筆特色。

主要成就

散文以文化大散文著稱,選集有《山有嵐兮》、《神州走筆》、《文化碎影》。

《山有嵐兮》收錄106篇散文,其中的名篇如《巨柯之下的歲月》、《香菸營造的意境》、《人生寂寂一首歌》、《鄉村學究》、《讓生命化著那朵蓮花》、《飲茶雜記》、《雲亦可藏》、《重慶十八怪》、《沈從文的不老鳳凰》、《謝冰心的秋水襟懷》、《蘇曼舒的曠世情緣》等。

《神州走筆》由100篇旅遊文化隨筆構成,其創作精神是“用腳行走江湖,用心叩問人文,滄海桑田的變遷,一道印痕接著一道印痕,仿佛一抹平沙,無邊伸展到歲月深處。在朦朦朧朧的追問中,還原成蒼蒼涼涼的真實,無論欣賞或者嘆惋,陶鑄寂寞文章。”該書以專欄形式由中青線上旅遊文化周刊推出,被評論為“篇篇精品,為當代少見的旅遊文化散文。”

《文化碎影》收錄的是4部文化大散文,計20.6萬字。第一部《中國寡婦詠嘆錄》,第二部《中國男人詠嘆錄》,第三部《中國裸體藝術詠嘆錄》,第四部《中國生命詠嘆錄》。從中國社會最吸引眼球的四大方面探討了沉重或舒緩的歷史和現實。是中國第一部文化大散文,也是一部文化秘史。文化在不停地變化演進中,獨特的筆調為之俯仰,給人濡化,也就是“人”化,以“文”化人,為人性,為人道,為人倫,為人格。在舒捲自如中得其靈性,矚目那些具有精神高度和文化特質的典型人物,以及與之相關的事典和文典,即美人、美事、美詩、美文。

在通俗文藝方面,貢獻了《市井人物》,刻畫了120多位生活在巴渝背景上的底層百姓,該書名即《重慶晚報》專欄,其作品曾為該報副刊品牌。《摩托老唐》、《豆花老羅》、《怪人老杜》、《剃頭老敖》、《傘匠老黃》、《走水老金》、《扁掛老黑》、《茶聖老代》、《摳門老桂》、《猴子老王》、《鐵匠老李》、《鞋匠老譚》、《啞巴老金》、《樹王老段》、《剃頭老董》、《獸醫老袁》等,是其中名篇。

2011年8月,完成新作《白雲深處》,全書52篇,是中國第一部以大婁山為背景的歷史文化美文。本書以蒼涼的筆調,首次全面揭示了婁山的古老風情,詮釋了婁山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源頭,從歷史出發,一直透視當代文化,具有歷史揭秘性,充分顯示了作者作為歷史研究者的深厚功力。本書首發於團中央中青線上旅遊文化周刊。其中名篇有《婁山祖樹》、《白雲山與駱來山》、《夜郎溪上的楠板船》、《遙遠的打油聲》、《方言土語的根須》等。

2012年3月完成《白雲深處》姊妹篇《筍溪滄浪》,全書由58篇散文構成,十六餘萬字,系統透視了夜郎文化與巴蜀文化接壤地帶的文化流轉與民情風俗,為地域文化以散文形式探源的成功之作,其中名篇有《筍溪的清明節》、《供奉蛇仙的老人》、《筍溪舊時的青樓》、《紅橘如火》、《筍溪起航的大桅船》等。

鍾治德另有《雜語如絲》、《驢溪滄浪》、《尋常巷陌》、《紅塵有悟》、《喧囂都市》等散文隨筆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