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毅[中國國民黨抗日名將]

鍾毅[中國國民黨抗日名將]

鍾毅(1901—1940),字天任,廣西扶南(今扶綏縣)長沙村人。1918年,鍾毅赴廣州報考韶關講武堂。1924年鍾毅在韶關分校同學李明瑞的邀請下,到南寧任李明瑞團的上尉連長。在反對陸榮廷的戰鬥中,作戰勇敢。不久,以戰功晉升為少校營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鍾毅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二旅第三團上校團長。1929年後,歷任廣西省特派員公署總務處長、省政府警務處長諸職。後被派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1931年,鍾毅在第四集團軍總部任上校參議。1934年,考入陸軍大學特二期深造。陸軍大學畢業後,被任命為第三十一軍第一三八師第四一四旅少將旅長,率軍北上抗日。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鍾毅任少將旅長,率軍積極參加抗戰。1938年,鍾毅晉升為一七三師師長,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日軍進攻鄂北,一七三師奉命固守該地區並設陣地,與日軍發生激戰,在唐縣鎮、尚書店往返衝殺,日軍死傷慘重。鍾毅指揮有方、身先士卒,戰役結束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發陸、海、空軍甲等獎狀。全師開回樊城東面之張家灣地區整頓補充。同年12月,鍾毅指揮第一七三師英勇作戰,接連掃除日軍在安陸、鍾祥的據點。1940年4月,鍾毅所轄一七三師固守隨縣、棗陽正面,參加棗宜會戰。5月8日,鍾毅率部到達河南省邊境之蒼台附近時,遭日軍追襲,身負重傷。5月9日,為不受日軍俘虜,鍾毅舉槍自殺,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投筆從戎

鍾毅陸軍大學時照片 鍾毅陸軍大學時照片

鍾毅天資聰明,自幼隨父讀書,勤奮好學,詩詞書法造詣很深。1917年夏,鍾毅從吉陽國小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18年暑假赴廣州,目睹國事之蜩螗,外人之專橫,百姓之困苦,毅然決定投筆從戎,棄文習武,報考韶關講武堂。從此,鍾毅踏上了軍旅生涯。

1924年,李宗仁、黃紹竑起兵反對舊桂系軍閥,鍾毅任上尉連長。在反對陸榮廷等人的戰鬥中,鍾毅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指揮有方,不久,以戰功晉升為少校營長。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廣西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北上抗戰,鍾毅率部隊作戰勇猛,在德安馬回嶺中建立戰功。北代戰爭勝利後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後,鍾毅任第三團上校團長。

1929年,後歷任廣西省特派員公署總務處長、省政府警務處長諸職。鍾毅被派到日本留學,學習軍事。鍾毅深知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野心,認真了解日本的軍事裝備情況,研究日本軍隊的戰略戰術,以利未來對日作戰之需要。1931年,鍾毅在第4集團軍總部任上校參議,併兼廣西大學軍訓大隊長。1934年,鍾毅考入陸軍大學特二期深造學習。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戰爭爆發,鍾毅任少將旅長,率軍參加抗戰。1938年夏參加武漢保衛戰,

因戰功晉升為第八十四軍一七三師中將師長。

抗日名將

鍾毅 鍾毅

鍾毅(1901—1940),字天任,原名鍾必規,1901年9月24日生於廣西省扶南縣長沙村(現廣西扶綏縣扶南鄉長沙村)。民國抗日將領。1940年5月9日,鍾毅在湖北省棗陽市東,今河南省唐河縣蒼台鎮浴血奮戰中身負重傷,舉槍自盡殉國,終年39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於1987年12月28日追認鍾毅將軍為革命烈士。

鍾毅,1901年9月24日生於廣西扶南縣(今扶綏縣)長沙村。其父鍾曦堂(鍾冥)考中光緒甲辰科秀才,成為鍾家歷代考取功名第一人;後在南寧設館教書,家道小康。其母金氏,務農。鍾毅有胞弟二:鍾紀(國民黨軍長)、鍾協(國民黨扶南縣縣長);有胞妹三:壬坤、麗坤、薇坤。兄弟姐妹都能進入較高的學校讀書,可算是書香門第。民國初年,其父曾赴南寧設辦塾館,鍾毅隨父就讀,習四書五經、《左氏春秋》,其天資聰穎,詩詞書法造詣很深,年紀很輕就能下筆成文,縱談天下大事,尤受鍾老先生和村里長者的喜愛。少年時代已名揚桑梓。

1914年,鍾毅考入扶南縣縣立吉陽國小。鍾毅在學校刻苦努力,尊師敬長,豪爽仗義,加上鍾毅成績優異,算術、音樂、體育等科目常常名列前茅,深得校方讚許和同學們的擁戴。此時鐘毅父母由邕返鄉,在長沙村又設立私塾辦學。鍾毅每次放假由縣城回家,一定到私塾去指導學生們唱歌、練操、繪畫,並領導開展算術、競走比賽活動,使學生們思想更加活躍,學業進步更快,深得學生們及父老的喜愛和讚揚。鍾毅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敬慕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每年暑假回鄉,鍾毅都教村裡的年輕人唱歌、練體操,鍾毅最愛唱的就是流芳千古的岳飛的《滿江紅》。

1917年夏,鍾毅從吉陽國小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當年這所師範學校是廣西培訓師資的最高學府,錄取學生除免交學費外,還供給膳食、服裝和書籍等,以鼓勵學生學習。但這所學校每年僅招收新生一班,名額50人。因此每逢考期,莘莘學子成千上萬齊聚邕城應試,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是難被以錄取的。而鍾毅應考,一舉名列第三,被譽為“扶南才子”。

1918年暑假,鍾毅感到自己學校比廣州、上海各校落後,毅然離開南寧赴廣州,想考取當時頗有名氣的大學,無奈學歷限制很嚴,被拒之門外。這時,鍾毅聽說在南京任國會議員的同鄉梁培先生(那隆村人)住在廣州,並知道父親曾與梁培同是清光緒三十年同科秀才,喜出望外,便登門拜訪,請梁培舉薦。梁培素重鄉誼,且系故人之子,便欣然答允,介紹他到廣東造幣廠任小職員。他一邊工作,一邊伺機投考學校。不久,廣東省韶關講武堂招生,鍾毅即往應試,由於他成績優異,為該校李仙根(雲南人)校長所器重。在校受訓兩年後,這時正是軍閥割據混戰、鬥爭角逐,時局動盪的時刻。鍾毅在廣州目睹國事之蜩螗,外人之專橫,百姓之困苦,毅然決定投筆從戎,棄文習武,報考講武堂。經過考試,他被錄取。從此,踏上了軍旅生涯。

1920年廣東軍閥陳炯明由福建揮軍南下,將舊桂系盤踞廣東的勢力逐出廣東,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原主持開辦講武堂,今既敗北,就把該堂遷往海南島,草草辦完學生結業手續後,便宣告結束。可這批結業學生不為陳炯明所錄用,只好各奔前程。1920年,鍾毅從韶關講武堂畢業,當時正值軍閥爭奪地盤,派系分爭排擠嚴重,鍾毅未受重用,自己返回扶南縣長沙家鄉。他回鄉後仍繼續鑽研各種軍事著作,他在書房內自提詩一首:男兒仗劍出鄉關,不斬樓蘭誓不還,太息中原長板蕩,要將只手挽河山。

1921年春,鍾毅取道欽廉回到故鄉長沙村,鬱郁不得志,在自己的書房門口貼上“蟄園”二字,還寫了一幅對聯自勉:

“矢志澄中原聞雞起舞;雄心造時勢匹馬縱橫。”

室內題詩一首:

“男兒仗劍出鄉關,

不斬樓蘭誓不還。

太息中原長板蕩,

要將只手挽河山。”

詩言志,鍾毅在詩中表達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在家鄉居期間,他不甘心賦閒,平時不但關心民眾生產、生活,而且教育民眾改革不良風俗,如反對包辦婚姻和少女嫁後不落夫家等等。與此同時,他還開辦了男女成人夜校,除提高民眾文化水平外,還啟發民眾的愛國思想。當時社會上匪風甚盛,為了保障村莊安全,他又倡導全村築牆設閘防禦匪患,並親自編練壯丁,安排放哨守夜。

1921年秋,鍾毅由友人介紹到桂系軍總司令劉震寰部任中尉副官。次年劉氏失敗,林俊廷任桂軍總司令,鍾毅轉到林部任上尉參謀。同年冬受混成旅旅長陸雲高委任為第二統領,先回鄉招募新兵,後編練成軍,即奉命開赴貴縣(今貴港市)歸還建制。當他帶領隊伍剛到南寧時,忽然接到陸雲高已被李宗仁“定桂軍”擊潰的訊息,他覺得陸雲高不能投靠,便將隊伍帶回家鄉,宣布解散。鍾毅再度居家半耕半讀,更廣泛地與社會實際接觸,其住房另改名為“留芳館”。

1924年1月,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舉行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接受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大會標誌著國共合作和革命階級聯合的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鍾毅當時已傾向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一心走革命道路。這年,李宗仁、黃紹竑攻取廣西省會——南寧,李、黃部隊多是朝氣蓬勃的青年軍官,士氣旺盛,陣容煥然一新。韶關講武堂畢業生李明瑞,已在黃紹竑部任上校團長,過去曾與鍾毅交誼甚篤,即函邀鍾出來相助,鍾毅應邀受任為上尉連長,旋即開赴柳州、桂林。掃蕩陸榮廷、譚浩明殘部的戰事結束後,鍾以戰功晉升少校營長。當時,廣西由於連年兵災,元氣大傷,生產凋敝,匪風甚熾,省府乃派鍾毅率部進駐龍州,負責肅清匪患,安撫民生。鍾抵龍州後,分別召開城鄉民眾大會,諄諄告誡大家要團結合作,守望相助,生聚安業;少數誤走歧途的人,只要改邪歸正,重務正業,既往不咎,後來又頒布了有關法令。由於他貫徹得力,不久匪患平息,社會漸趨穩定。

1926年7月,北伐開始,廣西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北上抗戰,鍾毅率部隊作戰勇猛,在德安馬回嶺中建立戰功,被提升為第七軍第三團上校團長。1926年7月,國共兩黨合作後誓師北伐,兩廣同時發兵參與北伐戰爭,廣西編成北伐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鍾毅編入戰鬥序列。不到半年,北伐軍勢如破竹,攻克了長沙、武漢,繼而東下,增援江西方面友軍,夾攻北方軍閥孫傳芳部。第七軍在長江南岸安馬回嶺之役,迫使敵軍潰退,贏得了北伐史上著名的“德安大捷”.廣西第七軍被譽為“鋼軍”,鍾毅由營長晉升為第七軍第二旅第三團上校團長。

1927年,北伐革命軍攻克金陵(南京)後,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分裂,新桂係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加強軍隊的建設,鍾毅在李宗仁部轉任上校參謀。1927年7月,軍閥孫傳芳率數萬大軍渡江反撲,鍾毅率其部隊在何應欽、李宗仁指揮下,在龍潭一帶與敵血戰,激戰數日,全殲該敵。從此,軍閥孫傳芳勢力一蹶不振。

1933年,李宗仁派鍾毅任梧州第四高中上校軍訓大隊長,隨後又調任廣西大學軍訓主任。1934年,鍾毅考入國民黨陸軍大學特二期深造學習。他刻苦學習各種軍事學術理論,研究現代作戰的戰略戰術,力求精深,從不自滿。

鍾毅從陸軍大學畢業後不久,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全國軍民在國共兩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奮起抗戰,鍾毅請纓上陣殺敵,以雪國恥。正好這時廣西抗日軍隊擴編,成立第三十一軍,鍾毅被任命為第三十一軍第一三八師第四一四旅少將旅長,率軍北上抗日。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鍾毅積極擁護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日。翌年8月中國人民全面抗戰開始。廣西成立第三十一軍,鍾毅派任一三八師四一四旅少將旅長,11月北上抗日,防守津浦路段。

1938年春,固守明光、鳳陽的第三十一軍遭日寇襲擊,四一四旅首當其衝,激戰數日,因裝備懸殊,無法抵禦敵人優勢火力,奉命轉進淮河沿岸。在撤退中,鍾毅目擊沿途民眾四散逃難,感慨萬千,即賦詩兩首以明志:

“半夜班師天地昏,中原到處哭聲聞;

料應卷土又重來,一戰喚回故鄉魂。”

“四境紛傳撤退忙,倭夷橫海渡長江;

臨淮關上思殲敵,劍氣升騰月滿窗。”

1938年夏,台兒莊戰役勝利結束,部隊轉進鄂東,保衛武漢。10月,部隊開到浠水,鍾毅晉升為一七三師中將師長。武漢放棄後,一七三師退守襄樊地區,保衛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

1938年夏,武漢保衛戰開始,鍾毅奉命轉進鄂東,擔任阻擊日軍的作戰任務。鍾毅率領全體官兵,日夜趕修工事,儲備彈藥。在激戰中,他常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沉著地應付戰鬥中出現的各種複雜的形勢。由於他指揮有方及全體官兵的拚死作戰,阻滯了日軍的推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作戰任務。鍾毅以戰功晉升為第一七三師中將師長。武漢會戰以後,第一七三師奉令退守鄂北襄樊地區,受第五戰區節制,保衛第五戰區司令部駐地老河口。

1939年12月,中國軍隊開展冬季攻勢,出擊進攻日軍據點,鍾毅將軍指揮第一七三師英勇作戰,接連掃除日軍在安陸、鍾祥的據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任務完成後,回師環潭,途經平林店。傳聞平林店是漢武中興之地,鍾毅即登觀覽,不勝感慨,希望早日蕩平日寇,還我河山,以“平林懷古”為題,賦詩如下:

“漢家火德未全衰,崛起平林曠代才;

觀斗山前將星合,朝王廟上霸圖開。

千秋帝業留陳跡,萬里風雲動壯懷;

滿眼乾坤紛憂日,登日我亦戎衣來。”

部隊回到環潭,師部駐喬家寨,各團分別防守隨、棗沿線。1940年4月間,日寇再次進犯鄂北第五戰區防線,集中六七個師團兵力,配備大量裝甲車、大炮,並以空軍配合,發動第二次隨縣、棗陽戰役,妄圖打擊第五戰區抗日武裝力量。當時由第十一集團軍黃琪翔指揮的第八十四軍所轄一七三師(師長鍾毅)、一七四師(師長張光瑋)和一八九師(師長凌壓西),固守隨縣、棗陽正面,由於敵我懸殊,張、凌兩師奉命向豫南撤退,一七三師負責掩護,鍾毅指揮將士與敵周旋,抄襲敵軍交通,艱苦奮戰。

湖北抗日戰場上進行的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中國國民黨正面抗日戰場幾次重大的軍事戰役之一。日軍為報第一次隨棗戰役慘敗之仇,消滅鄂北我第五戰區野戰主力,集中了五個師團的重兵。我抗日愛國官兵在這次戰役中,浴血奮戰,頑強阻擊日本侵略軍,給進犯的日軍以重大殺傷,粉碎了日軍掃蕩消滅我湖北野戰大軍,屏障其占領下的武漢,打開進攻鄂西之路,迫使中國抗日政府投降的企圖。同時,我方在作戰中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湧現出了許多不畏強敵,誓與日本侵略軍血戰到底,為國捐軀的愛國烈士,國民黨第八十四軍第一三七師師長鍾毅將軍就是其中的一位。

第八十四軍的三個師,當時隸屬於黃滇翔將軍的第十一集團軍奉令擔任守備襄花線上的隨縣、棗陽一線陣地。鍾毅將軍指揮一七三師將士浴血奮戰,打得敵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由於我火力太弱,將士傷亡殆盡。5月5日,日軍聯合兵種的精銳部隊突破第一七三師左鄰部隊的防線,企圖迂迴包抄我主力。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軍部指示第一七三師擔任後衛,牽制日軍,掩護主力撤至唐縣鎮一線,向棗陽集中。

5月6日,日寇聯合兵種在唐縣一線集結,向一七三師猛撲,一七三師孤軍無援,損失慘重,鍾毅只好率領剩下將士,且戰且退。5月8日,鍾師長率部到達河南省邊境之蒼台附近時,又遭日軍騎兵追襲。雙方短兵相接,殺成一團,隊伍失去控制。5月9日,鍾師長身邊只剩下一個衛士排。他寧死不屈,率領衛士與日軍廝殺了兩個時辰,彈盡糧絕,官兵傷亡殆盡。鍾將軍右胸負了重傷,血染前襟。鍾毅右胸中彈重傷,他頑強地支撐著,下令士兵迅速分散突圍,當他生命垂危之際,即將作戰資料、信件、日記本及印章等物包裹好,埋在附近蘆葦叢中,然後仰天長嘯,高喊:“中華民族奮起呀!抗日必勝,建國必成!”終於殺身成仁,盡忠殉國。鍾毅率一七三師與日軍滕田師團血戰7天7夜,身負重傷,在敵眾我寡,彈盡援絕的情況下,為不受敵俘,舉槍飲彈,壯烈犧牲,時為1940年5月9日下午3時,時年40歲。

參加抗戰

鍾毅 鍾毅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廣西抗日軍隊擴編,成立國民革命軍第31軍,鍾毅被任命為第31軍第138師第414旅少將旅長,率軍北上抗日。

鍾將軍奉令移師北上,擔任津浦路南段的守備任務,固守明光、鳳陽一線陣地。1938年初,日軍占領南京之後,企圖打通津浦路,調重兵進攻第31軍陣地。敵人在優勢炮火、飛機等重火器的掩護下瘋狂衝鋒,鍾將軍指揮第414旅抗日官兵固守主陣地,沉著應戰,憑藉高昂的士氣和愛國熱情以窳敗的武器裝備,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

鍾毅以戰功晉升為第84軍第173師中將師長。武漢會戰以後,第173師奉令退守鄂北襄樊地區,受第五戰區節制,保衛第五戰區司令部駐地老河口。

1939年5月,鍾毅率部參加隨棗會戰,重創日軍,被國民政府授予四等寶鼎勳章。該年夏,日軍為確保武漢的安全,發動掃蕩鄂北的戰役,派出重兵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沿隨縣、棗陽向前推進。第173師奉命固守唐縣鎮、尚書店一線既設陣地。

1939年12月,中國軍隊開展冬季攻勢,出擊進攻日軍據點,鍾毅將軍指揮第173師英勇作戰,接連掃除日軍在安陸、鍾祥的據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1940年5月,日軍為報第一次隨棗戰役慘敗之仇,消滅鄂北我第五戰區野戰主力,集中了5個師團的重兵,並加之以大量空軍、炮兵、裝甲車,向我軍發起突然進攻。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指揮下,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第二次隨棗會戰的序幕揭開了。

第84軍的3個師,當時隸屬於黃琪翔將軍的第11集團軍奉令擔任守備襄花線上的隨縣、棗陽一線陣地。5月2日起,激烈的戰鬥開始了。瘋狂的日軍在飛機、大炮及裝甲車的掩護下,向我陣地發起集團衝鋒。我將士沉著應戰,痛殲日軍。鍾毅將軍指揮173師將士浴血奮戰,打得敵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由於我火力太弱,將士傷亡殆盡。5月5日,日軍聯合兵種的精銳部隊突破第173師左鄰部隊的防線,企圖迂迴包抄我主力。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軍部指示第173師擔任後衛,牽制日軍,掩護主力撤至唐縣鎮一線,向棗陽集中。

鍾毅 鍾毅

後世紀念

鍾毅將軍紀念館 鍾毅將軍紀念館
鍾毅將軍銅像 鍾毅將軍銅像

美國進步作家、記者史沫特萊在《抗戰時代》中這樣描述鍾毅:“自從抗戰開始,他始終站在最危險的前線。他佩戴著最榮譽的勳章,可是他很謙遜。”鍾毅將軍犧牲後,當地的一位保長發現鍾毅遺體後,立即淺埋在蘆葦盪里,並設法通報重慶有關方面。李宗仁知情後,遂派人進入敵占區,秘密將將軍遺體運回了重慶,白崇禧及各級要員都到北碚進行祭奠。中共中央和八路軍及延安各界代表1000餘人還在延安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之後,鍾毅將軍的靈柩被護送回桂林,安葬在桂林堯山腳下。當時曾為鍾毅將軍公祭三天。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紀念鍾毅將軍活動 紀念鍾毅將軍活動

2010年春,鍾毅將軍的侄兒、時年77歲高齡的鐘優伍先生回到老家扶綏縣新寧鎮長沙村,自籌資金開始修建鍾毅烈士紀念館。他給紀念館起名“忠烈祠”。扶綏縣檔案局館將鎮館之寶——鍾毅將軍銅像贈與烈士紀念館。如今,這尊銅像就矗立於紀念館左側。

2014年8月29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鍾毅入選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