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都

錫都

位於雲南省南部,距昆明約280公里。雲南省紅河州箇舊以盛產大錫而聞名於世,是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素有“錫都”之稱。這座被收入《大不列顛百科辭典》的城市是雲南錫業公司總部所在地。紅河箇舊 是因錫而立,以錫而興的冶金工礦城市,至今,紅河箇舊仍流傳著“先有(雲)錫,後有(城)市”之說。錫都再也不如以前,2008年被國家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數以萬計的工人失業下崗,窮途末路下,仍有一群錫礦留守者不願走出礦山,他們困窘的生活正是這個城市艱難轉型的倒影, 在箇舊北山近100平方公里的礦區內,由於採礦造成的石漠化、採空區、山體開裂、滑坡等面積已達40平方公里。然而根據箇舊前市委書記趙剛的說法,要徹底完成轉型,可能需要100年的時間。但現在箇舊正在開採霞石。 現在,箇舊正在由資源型工業城市向文化型旅遊城市轉型。箇舊市漢文化協會等一大批文化協會的成立,還有端午節賽龍舟等節慶活動的開展為箇舊市轉型工作做出了努力。

基本信息

簡介

世界錫都位於

經緯度:東經102°54′至103°25′,北緯23°01′至23°36′

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

自然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地貌: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

土壤:高原紅壤

水文:紅河北岸

得天獨厚

錫都箇舊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城市之一,市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間鑲嵌有一個0.7平方公里的金湖,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是一個真正的氣候濕潤、景色迷人、四季如春的地方。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85%,壩區面積占15%,人口45.33萬(2000普查)。

著名錫都

舉世聞名的錫都箇舊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因錫礦開發歷史悠久(2000多年)、儲量豐富、冶煉技術先進、精錫純度高而聞名國內外,享有“錫都”美譽。新中國建立後,累計生產有色金屬192萬噸,其中錫92萬噸,約占全國錫產量的7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錫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一個城市的產品能在國際同類產品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世界各國所罕見。因此,箇舊“錫都”很早即被載入英國《大不列顛詞典》等著名辭書和教科書而蜚聲海內外。

歷史悠久

箇舊在雲南這個“有色金屬王國”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國最大的錫工業基地,具有悠久的礦業開發歷史。據史料記載,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對銀、錫、鉛進行了開採,元、明時期,銅的開採很興盛,清代以後,錫的開採規模越來越大,產量居全國第一。箇舊西漢時屬益州郡賁古縣,經歷代變遷,至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始設箇舊廳(行政上屬蒙自道),建立衙署,專門管理礦務和收解錫課事宜。

錫都歷史

錫都 錫都
錫都 錫都
錫都 錫都

民國二年(1913年)由雲南紅河蒙自、建水劃出區域,設雲南紅河箇舊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中央政務院批准,於1951年1月1日改為箇舊市(省轄)。1958年,箇舊劃歸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轄。1988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對外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1587平方公里,轄4鄉、7鎮、1區和1個城區辦事處,共76個行政村、443個自然村,23個城市街道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8.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32%。箇舊境內以山地為主,山區和半山區占85%以上。箇舊地勢東西部高、南北部低,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150米,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紅河受地勢高差影響,立體氣候特徵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市區海拔1984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2℃,正常年景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的讚譽。“96.8”特大洪災後,經過恢復重建,紅河州箇舊錫都比過去更加英姿煥發,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商業網點星羅棋布,新修的建設路、金湖東路寬敞平坦,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帶與人流、車流形成了美的旋律。10餘條主要街道已形成一街一景。長達4公里的箇舊金湖環湖遊覽道成了人們晨練和飯後茶餘散步的好去處。湖畔垂柳輕拂,綠草茵茵,湖中水波粼粼,山水相映,頗讓人詩情畫意油然而生。1985年4月,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先生到雲南紅河箇舊訪問,對雲南紅河箇舊“兩山三園四面綠,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優美景色大為稱讚,稱其為“中國的佛羅倫斯”。雲南紅河箇舊市區街道整潔,四季綠樹成蔭,是全國的甲級衛生城市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箇舊錫業被列為國家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從此雲南紅河箇舊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紅河箇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50年的建設,如今的箇舊已成為一座以錫、鉛、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為主,化工、建材、輕紡、機電、食品加工等產業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城市。

錫都現狀

箇舊工業以採礦冶礦為主,有色金屬產品遠銷英、美、日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冶金工業這一主體產業外,箇舊還形成了化學工業輕紡工業兩大支柱產業和機電、建材等重要工業。服裝、苧麻紗、香料、節能螢光燈等遠銷歐美、東南亞、港澳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箇舊古屬賁古(即臨安府,今建水縣),元時屬蒙自縣,稱箇舊里。民國2年(1913年)設縣,1950年改縣為市(縣)。據《漢書·郡國志》記載:"賁古采山出銅錫。"歷經元、明、清各代,為民間經營,至清光緒九年(1883年)始設官商經營。民國29年(1940年)成立雲南錫業公司,到20世紀初產量達4000多噸,占全國出口量的90%以上。

箇舊有高等級公路和窄軌鐵路直達昆明,南至緊鄰越南的邊境重鎮河口,境內公路網四通八達。箇舊城小巧玲瓏,房屋環繞金湖四周而建。市內有寶華公園、寶華寺可遊覽觀光,離市區60公里的賈沙溫泉是療養沐浴的好去處。箇舊所產的錫畫、錫酒具等錫工藝品美觀雅致,是名貴的旅遊紀念品。米線、燒豆腐、蒙自年糕是有名的風味小吃。

錫工藝美術品是箇舊特有的以錫金屬為源料的傳統工藝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製作歷史,其色似銀,亮如鏡,光彩耀眼,富貴高雅的品質及具有防腐、耐磨損、不破碎的特點,在我國豐富的工藝品百花園中獨樹一幟。早期的錫制工藝品多注重實用,以生活用品為主,主要品種有香爐、燭台、油燈、花瓶、酒具、小碗等。錫製品從藝者多為世代相傳,技藝也較細膩,藝人們都善在小巧玲瓏的錫製品上雕刻人物、花草、鳥獸、山水、魚蟲等國畫風格的圖案,其裝飾極為精美,造型也尤其典雅,頗受遠近客商所喜愛。清代時期,雲南、四川、貴州、廣西一代地方的姑娘出嫁,娘家都要陪嫁一套錫器生活用具,如錫茶壺、錫酒具、錫花瓶、錫盆等,這種陪嫁在當時再時髦不過了,稍富裕的人家更是講究,供桌上的油燈、燭台、香爐、彌勒佛,以至餐具也少不了用錫器,而且用的越多越顯身價和富貴。

箇舊有一條“錫行街”,因當時製作錫器皿的人家多而得名,在不到50米長的一條小街上,集中了錫制工藝品的作坊40多家,他們邊做邊賣,從早到晚小街上都是一片扯風箱、敲打錫鉑、叫賣商品的聲音。由於錫器工匠們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因而生產的錫器皿品種也逐步繁多,藝術價值也日漸提高。這些錫製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法國、日本、香港、緬甸、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箇舊的錫工藝品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最早的錫器工匠也多是來自江西一代的手藝人,日子長了一些當地人也學會了這門手藝,而且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錫製品也逐步由生活實用型發展為陳設觀賞型。民國初年,錫制工藝品世家,箇舊當地人李偉卿設計製作的“關雲長勒馬望荊州”錫製品,人像和馬形的神態都十分逼真,雕刻工藝也十分考究,關雲長衣帽邊沿均用錫絲鑲嵌,整件作品完全用小刀小錘敲打而成,打磨極為細緻,顯得格外地光彩奪目、典雅華貴,代表了當時的錫工藝水平,這件工藝品曾參加“巴拿馬亞太博覽會”,並榮獲特等獎。

建國後,箇舊的錫工藝品不僅繼承了傳統的製作技藝,用料也專選四九高純錫,而且在品種花色和構圖製作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其中“獅頂錫漆座香爐”、“獅頂花耳三足香爐”等錫制工藝品,以較高的製作藝術和觀賞、收藏價值深受國內外業內人士讚譽。由李維卿的兒子、原箇舊市錫工藝製品廠設計師、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宗澤設計和參與製作的錫制小水煙筒、筆筒、筆洗、花耳香爐、唐馬、鳳燭台、牛頂罐七件錫工藝品被國家徵集為一級珍品永久收藏保存。特別是“錫制小水煙筒”,由於取材新穎,設計巧妙,做工精細,紅河風情濃郁,並融入了新工藝,通過創新加工,使其更具藝術性、觀賞性而被社會團體和個人友情來往作為禮品相互饋贈,以及慶典活動的首選紀念品。

箇舊的高純錫是被公認的無毒、無害、無味綠色環保金屬,用它製作的茶筒來裝茶葉,上百年色味不會變,酒具盛酒冬暖夏涼、且淳厚清洌。有人做過試驗,在茶筒內滴一滴水珠,時隔3個月再打開茶筒,看到水珠還可以滾動。由於錫茶筒無味、結構緊密、不透氣,歷來是裝茶葉最好的容器,所以錫茶筒在台灣和沿海一帶空氣潮濕地區一直暢銷不衰。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錫工藝品的家族也在不斷擴大,這當中噴砂、噴塗、打砂、斑花、貼花、浮雕、拼接、履膜、鑲木及“斑錫”新工藝,又為傳統的錫工藝美術製品增添了新的藝術效果。錫畫,是錫制工藝美術品中的又一枝奇葩,它是用浮雕形式同錫傳統手制工藝結合而成的金屬畫,通過解圖、雕模、澆鑄、焊接、裝飾等工藝製作而成,新近又發展為鑲嵌填漆製作,色彩更加豐富,表現力更強,自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也就更高。

箇舊期是一個有著上百年採礦史的地方,繁盛時期,有超過10萬人在期北山從事採礦、選礦、冶煉等礦業相關工作,礦區建有職工宿舍、家屬樓、學校、電影院,車來車往,宛如一個繁華的小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