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非地中海海灣。位於利比亞海岸,從米蘇拉塔(Misratah)向東延伸至班加西(Banghazi),長443公里(275哩)。8月份,海灣水溫達到31℃(88℉),是地中海水溫最高的海域。為產鮪魚和海綿的重要漁場。主要港口蘇爾特(Surt)是許多撒哈拉商路的起點。沿海岸散布著鹽田。
錫德拉是利比亞的油港,在利比亞北部,地中海錫德拉灣(Gulfofsidra,一作蘇爾特灣[SurtKhalij])是其南岸。有3座碼頭,可接納20萬噸級的大油輪停泊裝卸。有532公里長的輸油管道通連賈盧油田和瓦哈(Waha)等油田,另有321公里長的輸油管道通連塞馬赫等油田。年輸油能力均在3,000萬噸左右。
基本資料
灣名:錫德拉灣
其他譯名:蘇爾特灣
位置:非洲大陸北岸、地中海南岸、利比亞海岸中段
寬:最寬處約465千米
資源:石油、天然氣
城市:班加西
海灣資源
錫德拉灣8月份的時候,海灣水溫可以達到31℃,是地中海水溫最高的海域,是產鮪魚和海綿的重要漁場。主要港口蘇爾特是許多撒哈拉商路的起點。沿岸為低平沙地,散布著鹽田,有石油、天然氣蘊藏。沿岸有班加西、錫爾特、拉斯拉努夫等港,利比亞石油多經此出口。
歷史事件
錫德拉灣是二戰時期蘇爾特戰役的戰場,英國海軍護衛艦隊曾在此阻撓了義大利戰艦和德國炸彈的攻擊。
領土糾紛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發動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上台不久,卡扎菲宣布收回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驅逐美國駐軍,並在軍事和外交上實行親蘇政策,美國對利比亞的這種行為異常惱怒。
1973年10月9日,卡扎菲對外宣稱,利比亞對錫德拉灣擁有主權,他國艦船和飛機不得進入該領域。在這之前,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經常在這裡進行演習。對於利比亞的主權要求,美國等國不予承認,只承認利比亞海岸線外的12海里以內的水域為其領海,並表示會繼續派艦隊前往錫德拉灣演習,然而當時處於冷戰戰略守勢的美國並不希望與利比亞發生衝突,所以實際上美國海軍極少進入錫德拉灣。
軍事衝突

空戰歷時1分鐘,美機以2∶0獲勝。此戰,美機獲勝的主要原因是飛機性能占優,有預警機引導,先敵發現,戰術運用得當,掌握了空戰的主動權。利比亞失利的原因,除飛機性能劣於美機外,還在於戰術失誤,密集攻擊隊形直接影響2號機的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