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十年,耶穌在耶路撒冷被捕,至四月七日遇難。日後的教徒,就按著耶穌受難前曾到達過的地方,築成一條受難之路,而錫安山雞鳴堂,就正是其中一處耶穌曾作停留的地方。錫安山的馬可樓,是耶穌享用最後晚餐的樓房。根據《聖經》中《馬可福音》的記載,耶穌被捕前,曾對弟子彼得說:“雞鳴前你將三次不認主。”當時彼得不以為然,還聲言會“誓死追隨”,但他自己也忘了這番對話。耶穌被捕後,彼得懾於羅馬軍的勢力,果真應驗了耶穌的預言,三次否認與他有關係;然後雞鳴聲響起,彼得才悔悟自己所犯的罪。後人不忌諱先賢的過失,還為此而建立了一座聖彼得雞鳴堂,可以說是最佳的反面教材。
錫安山有兩個重要的景點:一是大衛冢,大衛冢是猶太人視為神聖的地方。大衛冢是一九六七年前猶太人朝聖的地方。但大衛冢並不是大衛埋葬的地方,因列王紀下二章十節記載,大衛葬於大衛城。大衛冢的地點只可以追溯至十字軍時期。因十字軍誤以為錫安山就是聖經所說的大衛城。 二是馬可樓,錫安山的馬可樓,是最後晚餐的樓房。馬可樓拉丁文原意為飯堂,是耶穌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點,於此建立了聖餐崇拜的禮儀。耶穌復活後,在同一個樓房向門徒顯現兩次,也在此樓房中,眾門徒領受了聖靈。 如今所見的馬可樓房間,15世紀回教占領了錫安山之時,將之改為清真寺,禁止基督徒和猶太人進入共五百年。耶路撒冷雖為以色列管轄,但是聖弗朗西斯教派卻擁有一份1335年簽署的地契。並且禁止基督徒和猶太人進入。
耶路撒冷的聖地遺蹟,對三種主要宗教都各具意義,但3千多年來,此城的歷史變遷,卻也引起一股不可抗拒的考古熱,走在耶路撒冷任何角落,都有可能正踩在千年寶藏的遺址上,尋寶考古遂成了以色列人的風尚。陸續出土的戴維城考古公園和俄斐勒考古公園,就是被考古發掘的。
奧斯卡·辛德勒的遺體安葬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