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襄書院

錦襄書院

錦襄書院又稱睢陽錦襄書院(明清時期,睢州置睢陽衛,睢州又稱睢陽),是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睢陽書院的延續。位於河南省睢縣,明朝河南著名書院。書院座北朝南,正房為講堂,東西兩側有廂房,東南建有蓮亭岡,岡上有書舍。堂後供奉著二程(即程顥,程頤)塑像,供人們供奉。書院大門懸掛著金匾“錦襄書院”。嘉靖十三年(1534年)巡按蔡瑗選派學正周柏教主教。以呂楠、金弦嘗為講師,沈鯉、呂坤等在此求學。

概況

駝崗—錦襄書院舊址 駝崗—錦襄書院舊址

明嘉靖四年(1525)提學蕭鳳鳴改尼庵為之,舊襄邑學宮後有濯錦池,故名“錦襄”。祀二程於後堂,前有講堂,兩翼有廂房,崗上有書舍。其地崗巒起伏,佳木蔥鬱,四壁環水,名人學士多樂登臨。郡人劉淮、魯邦彥題詠最多。呂楠(字仲木,號涇野,陝西高陵人,正德三年狀元,授翰林編修,累官南京禮部侍郎)、金弦(南直隸武進縣人,曾官國子博士、工部主事,極重氣節,因直諫被彈劾回鄉,閉門研究學問,後起為兵部主事,得知崇禎皇帝殉國,他自投金水河。河中水淺,將頭沉入泥中自盡)嘗講學其中,崇禎十五年(1642)沒於水。清康熙九年(1670)郡人吳淇重建。十四年知州程正性因書院四周環繞河水,往來不便,遂改建於新城大街行館廢址,名“繪川”。 沈鯉(明末,內閣大學士)、 呂坤(明末,著名實學家,理學家)等在此求學。

書院座北朝南,正房為講堂,東西兩側有廂房,東南建有蓮亭岡,岡上有書舍。堂後供奉著二程(即程顥,程頤)塑像,供人們供奉。書院大門懸掛著金匾“錦襄書院”。嘉靖十三年(1534年)巡按蔡瑗選派學正周柏教主教。以呂楠、金弦嘗為講師。後河南布政司主政,又增舔數十間校舍,規模、景象頗為壯觀。名人學士常來探學、遊覽。如兵憲湯紹思,王祟、郡人劉淮、魯邦彥等。康熙九年(1670年)郡人吳淇重建二程夫子祠,正房三間,院前立“菊泉亭”;植樹栽花,巍峨壯觀。

睢縣古代文化教育底蘊豐厚,人才濟濟,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宋代,睢縣出現 父子狀元(張去華、張師德)、 叔侄狀元(許安世、許將)、 半個狀元(許克昌),元代出現 兄弟三進士(單朝陽、單守陽、單元陽)。僅從明代至清代光緒十八年,睢縣就考中進士119人,武進士16人,舉人431人,武舉人108人,貢士546人,出現 祖孫三代翰林(蔣辰祥、蔣曰綸、蔣予蒲), 一門七進士(王逢元、王震生、王嘉生、王紳、王式谷、王澄慧、王廷憲),另有工部尚書李孟暘,兵部侍郎蔡天祜、李夢辰,兵部尚書袁可立,戶部、吏部尚書李汝華,工部、禮部尚書湯斌,戶部侍郎王紳,禮部侍郎蔣曰綸等,皆名垂史冊,他們均為國家做出了不朽的業績,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書院學統

睢陽學統的興起(宋初)

《宋元學案》及《宋史·儒林列傳》皆稱:“慶曆之前雖有……諸儒,稱‘學統’者惟有睢陽。”在宋代的儒學中,同文之學即被稱為“睢陽學統”。世謂睢陽學統於復興宋學有首創之功。宋學之興,源自五代末戚同文——範文正的睢陽書院,由睢陽學統而啟慶曆學統四起。

睢陽書院是宋初貢獻最巨的一個重要的儒學復興發源地,睢陽學統亦是慶曆學統四起之前的第一學統,范仲淹嘗就學與掌教睢陽書院,正是上承睢陽學統下啟慶曆學統四起的中心性的關鍵人物。無論慶曆學術興起,還是三先生的講學,無不與范仲淹有關係。先說三先生,於齒則弱於范仲淹;於學,石介為“高平門人”,安定、泰山雖名列“高平講友”,其實都是范仲淹的後學,並為范仲淹所識拔。

睢陽學統的復興(明清)

錦襄書院:何以中原;茲在睢水 錦襄書院:何以中原;茲在睢水

明清,睢州有錦襄書院、繪川書院、正學書院、道存書院和洛學書院等, 以睢州為中心出現了王廷相、魯邦彥、呂坤、湯斌、田蘭芳、竇克勤和張伯行等理學名家,促成了睢陽學統的復興,產生了睢州學派。《宋元學案》卷三引全祖望《慶曆五先生書院記》云:“有宋真、仁二宗之際,儒林之草眯也。當時濂、洛之徒方萌芽而未出,而睢陽戚氏在宋,泰山孫氏在齊,安定胡氏在吳,相與講明正學,自拔於塵俗之中。…… 睢陽學統,至日而湯文正公(斌)發其光。則夫薪火之傳,幸勿以世遠而替矣。”清初,耿介《中州道學編》中指出“(今)蘇門一席肇開於先, 而睢陽繼之,溯流洛伊,尋源洙泗,其亦有起而光大之者乎!”。百泉書院楹聯:“勝地集名儒,軼姚許趙竇,以撫宗傳,群仰夏峰作齊岳;熙朝開理學,繼濂洛關閩,而昌後裔, 教睢水得淵源”。清代王忻讀了湯斌、田蘭芳等人的作品後曾感慨:“ 中州扶輿清淑之氣,其鍾於睢為獨隆”。洛學有“ 宋興伊洛,元大蘇門,明清衍於睢水”之說。

睢陽學統的延續(清末)

光緒十一年(1885年)陳彝主政河南,禮聘黃舒昺到睢州主洛學書院講席,期圖重振中州地區的程朱理學,是年三月,黃舒昺在屢辭不獲之後到任洛學書院;之後河南巡撫倪文蔚又曾再次禮請黃舒昺,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培養出一大批人才,影響清末、民國,如牛太史景式、李太史月生、畢太史覲文,以及孟津許士衡、郭芳五、萬葆真、孟縣閻春台、南陽張中孚(張嘉謀)、郟縣白壽庭、睢縣施虞琴(施景舜)諸人,皆有所著述。光緒二十六年黃舒昺南返時,諸生相送者百餘人,夾車而行,至睢州東門外。洛學書院為黃舒昺建立生祠,設長生牌位,諸生晨夕參謁,如其在院之時。

錦襄書院記(明 劉淮)

錦襄書院 錦襄書院

事有關於世道可舉而不舉,有關於名教可廢而不廢,君子以為惑也。夫禮可以義起,雖創為之,一義也。錦

襄書院義起者歟?去州治東為里者一,地日“駝崗”②。其崗高數仞,峰巒挺秀,水環如璧;遠而望之,儼然瀛海中一小島也。世傳為宋襄公游觀遺址。襄台③巍然竦峙南岸。崗為梵寺所有,前守嘗有欲廢之者,莫能舉也。嘉靖甲申④秋,三山林公⑤以循良擢守吾睢,登覽之頃,愛其地而惡其人,慨然謂其寺可廢也,其院可舉也。諏日興役,狹者仍其狹,下者因其卑,模者循其質,敝者葺其頹。他惟書齋幾楹,池亭幾區,率更新為之。其基不拓餘地,其用不煩公府,其El不廢時務,其成不過一莠。扁日“錦襄書院”。錦襄者,舊襄邑學宮後有“濯錦池”,故名也。肖程氏兩夫子而奉祀焉。清風古烈,蓋將與濂溪、橫渠、紫陽諸院可並行於世矣。明年丙戌秋,公釋菜既,即飲鄉大夫。有客作而言日:“邪說誣民,自古有之,仰惟國家新政之初,首竄佛子,誅法王,翦除哈密邪說,俾無惑我民心,古帝王之治也。夫何近世號吏治者,一切法度從事,而置風教於可緩,何政令之為也!公有淫斯廢,有正斯舉,有動斯變,事關風教,可無傳乎哉?!”公聞而遜之。然亦重其為道之寄,意不以但己也,乃屬予記之。予嘗聞之日:道統之傳,有自來矣。自周衰孟軻氏沒,而此道之傳不屬,天下之入於異端也,千有餘年,至宋程氏中興絕學,辨異端似是之非,破百代未明之惑,繼往開來,天實啟之。蔡季通日:“天先生伏羲、堯、舜、文王,後又不生孔子不得,後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後又不生二程亦不得。”其從祀孔廟,百世推尊,出於天理人情之不容己者,薄海內外孰不仰止?況睢水與伊、洛密邇一脈,其考德之念將不又親且切乎?自今觀之,義路禮門,一廟堂也;春弦夏誦,一庠序也。鳶飛魚躍之境,活潑潑地士不必蚤夜思之。其所謂玉色金聲者,溫乎其可親也;其所謂規圓矩方也,肅乎其可畏也,即此而有得焉。晉則失得,勿恤以自持。一有不幸,尤當愛其死而患其生。扶天常,立人紀,使吾人有所賴,實惟今El建院之意也。若夫見利而忘義,旅逐浮沉,卑也,又何士之貴?惟公斯舉,追兩夫子辟邪衛道之功,化民成俗之意至矣。所謂聖賢事業者,微公吾與誰歸?流風善政,其將同斯院之不朽也。後之君子果善繼焉,其為一方元氣風俗之系,豈小補之哉!公請敬書,以識歲月。公名乾,字克貞,別號納齋,其毀境內淫祠為社學者凡三十有二,皆有師以養蒙,有田以養師。田有數、有界、有稅、有里、有甲,詳悉周密,足傳永久。備載碑陰,茲不贅雲。
註:①劉淮:字東注,睢州人,明正德丁丑進士,累官貴州參政。舊志有傳。
②駝崗:睢縣名勝,在今城湖東北隅,據本文記載及明清兩代記述,崗較今日為高峻。錦襄書院即建於此。
③襄台:一名裹陵,傳為宋襄公陵墓;一名望母台,傳為宋裹公所築高台,用以望居於衛國的母親。在今睢縣城湖湖心島東北隅,原為人工夯築的土台,歷來為睢縣名勝之一。
④嘉靖甲申: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⑤三山林公:即林乾,字克貞,號納齋,舊志《官師志·州官表》稱其為淮安人,文中稱其為“三山林公”,三山,福州舊稱,不知何故。

錦襄書院詩句

錦襄書院聯句

初皋(睢陳兵備僉事)

郁蔥佳木蔭駝崗,此日乘高結草堂。鄉裡衣冠歸洛社,春秋俎豆衍睢陽。百年花冶弦歌誦,一代文明朴棫光。況是州人能制錦,何當補袞上岩廊。

伊洛門牆何處高,錦襄崗阜載靈鰲。槐陰好鳥啼長日,鶴駕清風度遠霄。簾卷天空奎壁燦,堂開雲淨鳳鸞翱。瓣香仰止明祠下,喬嶽岩岩首重搔。

同麓泉劉平岡游駝岡書院

湯紹恩

每嘆名州無勝概,誰知荒館隱駝岡。

宋台簫鼓空浮水,石洞仙花自夕陽。

偃仰鶿鵜隨地適,寂寥城市侍煙茫。

浩然與子泛舟楫,切把乾坤寄醉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