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綬堂

錦綬堂

《錦綬堂》位於瀏陽市大圍山鎮楚東村,《錦綬堂》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是瀏陽市民塗業松的祖奶奶塗劉氏為紀念早逝的丈夫塗儒玫(字文綬)而建立的。

基本信息

簡介

錦綬堂錦綬堂
塗劉氏的丈夫塗文綬24歲時病逝。從此,塗劉氏開始了長達33年的守寡生活。1895年,為表彰塗劉氏的貞節,光緒皇帝特別批准塗氏族人為塗劉氏建立貞節牌坊。於是,塗劉氏侄孫塗壽朋開始為祖母修貞節牌坊,同時計畫為她修一座大宅院頤養天年,並在房屋建成後,請湖南巡撫陳寶箴題寫“操並松筠”的匾額,以表彰其貞節。但她堅決要求把宅子命名為“錦綬堂”,一來丈夫被朝廷追授為“五品封典奉政大夫”,夠得上穿錦袍、佩綬帶的資格,二來丈夫名字中有“綬”字。因此,《錦綬堂》其實是清代的貞節烈婦為紀念亡夫而建立。辛亥革命次年,塗劉氏去世,《錦綬堂》便成為塗家後裔公產。

特點

錦綬堂錦綬堂
錦綬堂始建於清光緒23年(1897年),由受清朝旌表的塗劉氏為紀念丈夫塗儒玫中舉而建,為清末莊園式建築。莊園占地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共有雕樑畫棟兩層樓房100餘間。
1931年,湖南省蘇維埃政府曾設於此,舊址的內外牆上保存有大量紅軍標語、收支報表等,1960年被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圍山鎮政府為配合修復工作,也出資7萬餘元對舊址的周邊環境進行整治,鋪設了大溪河岸的台階以及堂前的水泥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