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解放前是凌江鄉以及江口鄉、敖陽鎮的一部分。解放後初為城廂區的團結、楓塘、利華、利民、三和、新華、敖陽、民主鄉。1953年為敖凌、利華、利民、三利、團結鄉及敖陽錦水鄉的各一部
![錦江鎮](/img/f/69c/nBnauM3XxADOyUjMzMDN4QTO1QTMxMDMxkzNyQTNwAzMxAzLzQ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84年故社公開建立鄉政權。1997年撤鄉建鎮,駐地由涼亭村遷到罐里。
地理環境
錦江鎮位於上高縣縣城西北,錦江之濱。東臨敖陽鎮和野市鄉,北接宜豐澄塘、石市,西界蘆洲鄉,南連塔下、上甘山,國土總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30950畝,轄13個行政村和觀音閣、萬壽宮兩個居委會,總人口31000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境內西北高,東南低,北屬丘陵,南為平原。
自然資源
錦江鎮資源豐富,分布較廣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高嶺土、瓷土、河沙、水泥白岩、硫鐵礦、等,尤以石灰石為全縣之冠,品質極為優良。全鎮農副產品主要有優質水稻、果用甘蔗、花生、西瓜、油菜籽、油菜、生豬、家禽、有核珍珠等。
經濟發展
開放型經濟工作態勢良好。以“人人是投資環境,個個是錦江形象”的理念落實責任創一流投資和創業環境。現有民營企業70多家,個體工商戶2000多戶。先後引進了江西上高上福化纖有限公司、江西宏遠化工有限公司、江西銀利隆鍛造有限公司、上高縣飛龍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星達機械廠等企業,台灣寶成集團上高裕盛公司落戶錦江。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五大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沿320國道線的工業聚集區和民營經濟發展帶。2009年全鎮實現財政稅收2734萬元,人平純收入達5728元。
素有“贛中糧倉”美譽的錦江鎮,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已建成4萬畝優質稻、2萬畝油菜、1.5萬畝無公害蔬菜、6萬頭生豬飼養,600畝特種養殖等五大特色農業基地,石湖農業科技示範園享譽全省。
社會事業
城建和各項事業和諧推進。錦江鎮致力打造城關鎮形象,城建、市場、環境質量日益提高。勝利西路、團結路、解放路、錦江大道商貿繁榮,戲院路和勝利東路正快步建設中。投資800萬多元新建了錦江中心國小和敬老院。“全國農民攝影之鄉”的品牌進一步做大,全面構築了320國道小康文化走廊建設。有60多項工作先後獲部、省、市、縣表彰,先後被宜春市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佳鄉鎮”,“投資環境最佳鄉鎮”,“最佳信譽鄉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