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的夜潮

錢塘江的夜潮

《錢塘江的夜潮》是作家鍾敬文所寫的一篇散文,主要記敘了他觀看錢塘江夜潮並感到失望的經歷。

作品原文

人類真是富於誇大性的動物。有時一件很平庸的事情或物體,一經過他們的誇大的渲染,往往就變成了不得的偉大、奇詭、神秘,而深饒著吸引人的魔力。村夫農婦傳說中的神仙英雄,騷人才子詩文中的名山勝跡,都是千百倍顯微鏡下的東西,和所謂實體的模樣兒,大都是相差得很遙遠的。這也許是人類用以自慰的一個法子吧,我想。因為人間實際的事物,往往太醜惡、平凡、藐小了。誇大地說說謊,使我們不至感覺到過分的無味單調,甚至於嫌惡。這也是一種以無聊當有聊的辦法。記得王爾德曾有過什麼'說謊的衰頹'的惋嘆,原因也許同此。但這樣的法子,可不是正辦,把粉紅的輕紗,蒙蔽在醜婦的臉上,暫時固然是可售一售他的欺誑了,但到了人們實際看到那鬼夜叉的容相時,不更教人感到幻滅的悲哀嗎?
我為什麼忽地發泄這樣的牢騷呢?原來是為了看過一次錢塘江的夜潮而失望呀。
"錢塘江潮",我們一提到這幾個字,心裡就不免發生一種景慕的情感。我們試翻開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一看: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是也。……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洄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而豪富貴宦爭賞銀彩。江幹上下十餘裡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於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這裡所記,固然有些是那個時代特別的情景,然而我們可知道這錢塘江潮的惹人注意了。且我們腦子裡還有許多在少年時聽讀過的關於它的故事,如錢王'三千強弩射潮低'的傳說,伍子胥'魂壓怒濤翻白浪'的神話等,都在鼓舞著我們的興趣。古人說:'未能免俗,聊復爾爾。'何況我是這樣一個有時好奇心特別健旺的人呢?住在這密近咫尺的地方,如不去看,將來不是要懊悔失了機會么?所以在未行前的幾日,我便高興地決定去看了。
據朋友們說,觀潮自然以八月的秋潮為佳;然而八月的秋潮,日裡的還不及夜裡的好看。我記得高濂《四時幽賞錄》中,亦有這話。他說:
“浙江潮汛,人多從八月晝觀,鮮有知夜觀者。余昔焚修寺中,燃點塔燈。夜午,月色橫空,江波靜寂,悠悠江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頃焉,風色陡寒,海門潮起,日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白練風揚,奔飛曲折,勢若山嶽奔騰,使人毛骨欲豎。古云:'十萬軍聲半夜潮',信哉!”
在我自己的想像中,也覺得於月明風清之下,觀覽江頭浪潮賓士,比在白日裡太陽光下的,要有趣味得多。所以結局,是立意去看'夜潮'。
是舊曆八月十七日傍晚。我吃過了晚餐,換一換衣服,便坐黃包車到湖濱路中國旅行社去。因離開車的時刻尚早,只得買了些蘋果、山梨等,坐在湖旁吃著消遣時光。不用說,我這時心裡差不多全充滿了熱蓬蓬的興趣,以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秋潮,在兩三個鐘頭後,就、要擺現在我的眼前,任我激賞。此游不僅自己飽飫一時眼福,還可以終久地向許多朋友們誇耀呢。
時候到了,汽車裡坐滿了客人了。叫笛一聲,車身便往前馳奔。我們一輛車裡所載的客,約二十人左右;但差不多全數是廣東人。我聽到親熟的鄉音,不免有些欣悅。又想他們為了觀潮,特別從迢遙的嶺外或上海,趕到這裡來,懷抱著何等熱情呢?假如我住在這裡的,反不來看一下,不是要給他們笑作痴呆么?想到此,我的心更為欣然。在和他們縱橫談笑中,極表現出我的高興。
汽車出了杭州市以外,馳行於曠野的大道中。從車窗望出去,清朗的月光下,桑麻、松柏、池沼、平原、村落、遠山……都夢一樣的浸沒在肅靜里:我不禁悠然的浮動了鄉思。凝盼移時,心更悵惘無所依:加以西風峭寒,車身不息的擺動,我頹然不勝睡意的侵襲了。似寐非寐的情況,直到將到海寧時才破除,而神志回復到了原來的清醒境界。
下車後,即到海塘上指定的觀潮處。這時,塘基上擁擠滿了觀眾,如一個熱鬧的夜市。江上水色,一望無涯,月光罩在上面,如蓋著一重輕紗。離開了座位,移步到一塊比較人跡稀疏的樹蔭下,默對著壯曠蒼茫的自然,悠然意遠。日常的思慮,到此都逃遁淨盡,連特別為此而來的觀潮的意念,暫時也好像不知去向了。小立移時,再回到座位上。夜意已深,寒威加重,因未帶大衣來,此時身上頗有些瑟縮。不久,耳畔隆隆的聲音,自遠方而至,大眾都側頭向海門處遙望,並且彼此聲息譁然。我知潮將來了,便也抖擻精神,站了起來,向眾人所矚目之處望去。
果然,潮終於來了!最初是一線白痕,從遠處慢慢移來。暫近暫快,聲勢亦暫大。忽而風馳電擊似的從我們所立的塘基下奔過,向那一邊移去。暫遠暫迷模,終至於看不見。當潮之賓士過我們眼前時,其高不過數尺,形狀如釜里怒沸的開水,躍動不可止息。賓士過後,則江水增高了量度,而色樣變得格外渾濁。這在月光下,是可以清楚地辨出來的。
我不覺失望了。我以為這自古以來,給文人士大夫所歌詠觀賞,百姓父老所樂於津津傳說的錢塘江秋潮,至少應有些驚魂懾魄的奇偉氣象。原來卻是這樣沒有什麼出人意表的平常!我們在海上經歷過如山嶽似的驚濤駭浪的人,對於這個有什麼希罕?便是我故鄉沿海一帶終日不息地一來一往衝激著的浪潮,也不見得比這遜色多少!也許是今年我所見的,潮勢比別年特別的低小,但在,我總算是很掃卻興致了。並且,我想就是來得大些,也不見得如人們所大吹的那么'奇觀',自己從前所幻想的那么奇目吧?
歸程中,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女同鄉,對她同來的男朋友說:'倘若不是有西湖,要叫我花了兩三百塊錢來單看這樣的江潮,真是不願意呢。'我心裡暗暗地承認了她的話,但沒有開口。我已包圍在失望和疲倦中了。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三日,補記。

作品分析

鍾敬文《錢塘江的夜潮》一文通過先揚後抑的手法,表現出他對錢塘江夜潮的失望。在作者的印象里,所有關於錢塘江潮的文學作品都將其寫成是“勢極雄豪”、“一段奇景”。但當作者親身體驗之後,卻發現錢塘江潮其實索然無味,失望之餘產生了對喜歡把事物誇大其詞化描述者的厭惡。

作者簡介

鍾敬文,原名鍾譚宗。出生於廣東海豐縣公平魚街,漢族。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貢獻卓著。是我國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家。代表作品有《荔枝小品》 《西湖漫話》 《海濱的二月》 《湖上散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