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筍螺

鋸齒筍螺

鋸齒筍螺,又名花牙筍螺,貝類動物。棲所環境:熱帶印度太平洋淺海砂底、低潮線至水深數公尺。肉食性。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鋸齒筍螺鋸齒筍螺

物種名稱 花牙筍螺 

中文俗名 鋸齒筍螺

拉丁學名 Terebracrenulata

命名者 Linnaeus,1758

英文名稱 NotchedAuger

外形特徵

貝殼細長,螺塔狀,螺層多。殼堅實,螺層側面平直,縫合線為淺溝狀。幼貝的殼口放行,成貝的殼口橢圓形,螺軸微彎。後期螺層上約有15枚小瘤,在瘤下方體層被螺溝收窄。前水管溝的邊緣反曲,殼表為灰褐色而不均勻,有紅褐色和乳黃色塊斑,以及縱條紋和螺鏇狀分布的小斑點。

有些個體呈暗灰色,有光澤。殼口小,縫帶明顯,沒有臍孔。外唇沒有增厚,內部平滑。軸唇扭轉。口蓋卵形,核位於下方。齒舌缺乏或僅有邊緣齒。縫合下常有突起的結瘤,這些結瘤比較淡白,結瘤間常有縱走的褐色紋。各螺層還有二列褐色小斑點,體層有三列小斑點。殼長可達14公分。

分布範圍

台灣海峽、海南、西沙、印尼。

台灣分布台北縣貢寮鄉蚊子坑,南沙太平島,屏東縣恆春半島,大樹房,高雄,小琉球,台灣海峽,澎湖。  

軟體動物門(九)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