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鋁鎳鈷合金永磁是日本T,三島於1931年發現的。他當時在Fe中加入鋁,鎳和鈷所作成的合金的矯頑力Hc可高達400奧斯特,比當時性能最高的碳鋼的Hc高一倍。以後,這類合金得到不斷的研究和發展。由於它的性較好,至今,有些地方還在使用這類合金。成份
含Al 百份之8-12;Ni百份之15-26;Co百份之5-24;Cu可高達百份之6:Ti可高達百份之1,其餘為Fe.製造過程
合金的成份配好後,用感應電爐把它們熔化,澆注入模。合金澆注成型後,要經過熱處理。如處理不當,它的矯頑力可以很低;(只有~10 Oe左右)。原因:這種合金在1000度c以上是單相,800度c 以下分解為富鈷鐵的鐵磁相和富鋁和鎳的非磁性相;在900-800度c之間要控制冷卻的速度(0.5-1.0度c/s).使脫出富鐵鈷相成為針狀的小單疇。同時還要外加磁場;使這些脫熔物(單疇顆粒)沿磁場方向取向,成為各向異性的磁鋼。如冷卻的過程中不加磁場,則成為各向同性。這種使合金磁性矯頑力提高的過程稱為脫熔硬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