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微苦、澀,性微溫。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活血調經,理氣止痛,清熱利濕。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白帶,痢疾,胃脘痛,外傷出血,黃水瘡,水火燙傷。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經閉,腰部扭傷:銹釘子泡酒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治婦人血崩不止:大紅袍五錢,鑽地風五錢。煨紅糖服即止。(《滇南本草》)
3、治婦女體虛不孕:銹釘子和雞或豬肉煨吃,或配太子參煨水兌紅糖吃。
4、治胃潰瘍:用銹釘子根煎水滷雞蛋,用藥湯送雞蛋服。(3-4方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5、治痢疾:土山豆根60g。煨水服,每日3次。(《貴州草藥》)
6、治外傷出血:銹釘子根皮配烏賊骨、披麻草共研末外用。
7、治梅毒:銹釘子15g,土石斛9g,野蕎根9g。共水煎,以糯米酒為引口服。(6-7方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8、治燙傷(未破皮者):土山豆根、倒鉤刺等量。煨水洗傷處。(《貴州草藥》)
9、治黃水瘡:地油根洗淨,文火烤出油。刮油研末外撒。(《紅河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摻;或鮮品烤取汁搽。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灌木,高0.7-1米餘,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與小硬毛,枝有細縱棱。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線裝披針形,長3-6毫米;葉柄極短(長6毫米以內)或近無柄;小葉近革質或紙質,三角狀卵形或寬卵形,有時卵形或近寬橢圓形,長2.5-8.5厘米,寬1.8-4(6)厘米,先端鈍、圓形或有時微凹,基部微心形至近圓形,兩面稍密生小硬毛與長硬毛,沿脈上毛更密,上面綠色,下面帶蒼白色,葉脈網狀,下面特別隆起。總狀花序每1-2腋生並頂生,長達10餘厘米,總花梗長1.5-6厘米,通常於頂部形成無葉的大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1.3-2.2毫米,宿存;花梗長2.5-5(6)毫米,密生開展的小硬毛;小苞片早落;花萼長4.5-6(-7)毫米,密生小硬毛與長硬毛,萼筒長2-2.7毫米,裂片長2.5-3.5(4)毫米,上方裂片近1/2或1/2以上合生,先端分離部分長0.8-2.5毫米;花冠紅紫色或紫紅色,長12-14(15)毫米,龍骨瓣略呈直角內彎,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3-5毫米;子房有毛。莢果寬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4毫米,果頸長近1毫米,頂端的喙尖長0.5-0.9毫米,表面具明顯的暗色網脈並密被長硬毛與小硬毛。花期(6)7-10月,果期(9)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2600m的溪邊、水田中、草坡、林地或山坡灌叢中。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略呈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30-70cm,直徑0.5-3cm。根頭部可見1至數個長不及lcm的莖基。根表面的栓皮層薄,呈暗褐色或灰紅褐色,有細皺紋,栓皮脫落部分顯灰棕色;有細根或細根痕。質硬韌,不易折斷,斷面栓皮呈具光澤的黑褐色,皮部灰棕色,木部淡棕色,近中心處色較深,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調經活血,止血除瘀。治婦人血崩不止,耳底發炎疼痛,又治胃氣疼。”
2、《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治痢疾,燙傷。”
3、《雲南中草藥》:“調經活血,理氣止痛。主治閉經,痛經,紅崩,白帶,胃痛,消化道潰瘍,黃水瘡,水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