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章中學

銘章中學

1938年3月,抗日愛國將領,陸軍122師中將師長、新都縣人王銘章將軍,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率部在山東省滕縣與侵華日軍鏖戰,經過四天半的激戰,王銘章將軍終因彈盡糧絕而壯烈殉國。 王銘章將軍在奔赴抗日戰場的前夕,曾有:“誓以必死報國,將積年薪俸所得酌留贍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業”、“我很有決心在新都辦一所學校,為家長謀利”的夙願,為緬懷先烈,秉承王將軍的遺志,王將軍夫人葉亞華女士遂將其所收租谷和1.2萬元撫恤金作辦學經費,撥出王銘章將軍墓園對面的田業40餘畝(後又增加20畝)作校址,於1941年9月創建私立銘章中學。

歷史沿革

王銘章夫人葉亞華女士為緬懷先烈,秉承王將軍的遺志,遂將其所收租谷和1.2萬元撫恤金作辦學經費,撥出王銘章將軍墓園對面的田業40餘畝(後又增加20畝)作校址,於1941年9月創建私立銘章中學。

1950年12月,新都縣人民政府將縣立初級職業中學國中部與私立銘章中學合併,定名為四川省新都中學校,設校址於原銘章中學校址,同時,縣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初級農科第十二班的14人也合併到新都中學校。學制國中、高中各三年,男女兼收。

教學條件

私立銘章中學的校舍,以青磚大瓦房、冬暖夏涼茅草厚重草屋為主體,土坪籃球場平整坦蕩,以凝重的風貌問世。建校初,學校分男、女兩院,初高中各一個班,學制皆為三年,以後每年秋均召收四個班,鼎盛時期總數達15個班級。建國後,學校向成都軍管會教育處、新都縣人民政府登記,自1950年11月9日起,學校由新都縣人民政府教育科主持接交委員會予以接管。

五十年代,一幢一樓一底的磚木樓房形成學校的主體建築,沿學校的橫軸線,分布著幾排瓦屋,窗明几淨,一片亮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