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秦半兩錢
秦代貨幣。銅鑄,圓形方孔,錢經一般為2.5-2.77厘米,重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
簡介 歷史 鑑定 來源 影響 -
半兩錢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
簡介 出土情況 分類 鑑定 西漢時期 -
《半兩錢制度研究》
《半兩錢制度研究》從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探討半兩錢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制變化和流通特點,通過採用大量文獻資料與出土文物相結合的方式,揭示了半兩錢美惡混雜...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四銖
中國古代銅幣名。四銖半兩下穿八的古錢幣,是我的護身符,它來自漢文景時代的鑄幣坊,刻“八”字與錢幣上,既有八卦之意,又有相背的意思。是可以用來占卜的。四銖...
四銖 相關條目 -
秦半兩錢[早期錢幣]
秦代貨幣。銅鑄,圓形方孔,錢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
簡介 歷史 鑑定 來源 影響 -
四銖錢
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漢文帝改鑄“四銖半兩”,簡稱“四銖錢”,又稱漢半兩。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
西漢漢文帝幣制 南朝宋幣制 -
半兩錢制度研究
《半兩錢制度研究》是2009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俊志。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三銖錢
三銖錢,漢代銅幣名。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
錢幣簡介 歷史背景 收藏價值 出土情況 錢幣樣式 -
八銖錢
語出:《漢書·高后紀》:“行八銖錢。”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本秦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即八銖也。漢以其太重,更鑄莢錢,今民間名榆錢,是也。...
意義 起因 -
四銖半兩
因朝廷法定錢重四銖故稱“四銖半兩”。
簡介 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