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陂

銅鼓陂,南寧最早的蓄水引水工程,始建於宋皇祐年間,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南寧最早的蓄水引水工程,始建於宋皇祐年間,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據嘉靖《南寧府志》記載,在南寧城北15里(今安吉鄉蘇盧村)有一處水利工程名叫銅鼓陂。陂,即壩。北宋皇祐年間,山東人孔宗旦任邕州(今南寧)司戶參軍,見北郊蘇盧一帶常遭水患,於是調集民工,在心圩江上游峙坡和丁坡之間,用4年時間修建了銅鼓陂水利工程。解決了當時蘇、盧兩村(現合稱蘇盧村,已成為南寧市城中村)的土地澆灌問題,旱澇保收,人民深得其利。
幾百年來,銅鼓陂水利曾經多次崩潰、修復和改建。明、清兩代屢有修建。清宣統三年(1911)陂壩再次崩潰,民國元年(1912),蘇盧村鄉紳蘇式芬集資2萬大洋,另建堤壩於下游100米處(即銅鼓陂現址),並於陂壩的東側築渠引水。陂壩基礎打松木樁,用石灰三合土築壩,較前更為牢固。解放後,南寧市郊修建了老虎嶺水庫和峙村水庫,銅鼓陂便成為兩個水庫的匯合工程,而納入峙村水庫灌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