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池洞鎮位於廣東信宜市北郊,古稱梁德、懷德、信義,為信宜歷史最久之地,先後被評為茂名市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鎮”、茂名市畜牧業生產第一鎮、茂名市和信宜市文明示範鎮、茂名市衛生先進鎮。境內有洛湛鐵路、包茂高速、國道207、省道352經過。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2011年有思華工藝購銷公司、順溢塑膠製品廠、天胤光學有限公司落戶該鎮。以上新辦企業每年可增加稅收56萬元。部分原有的毛紡織企業裝備了半自動化織造機械,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11年該鎮被信宜市評為優質稻產業工程示範鎮。油茶、商品菜、黃欖、沙糖桔、山地雞、生豬、凼仔魚和肉兔八大種養基地初具規模。完成西村1000畝農田標準化建設工程。結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改路、改電、改水、改廁工程,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旅遊飲食業跨越式發展】位於鎮區北郊的甲門峽漂流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逐年增加。正在籌建的池洞蓮花湖生態莊園已落實景區用地481.8畝,並種植300多畝珍稀名樹完成莊園的復綠工程,莊園入口長虹大橋已建好八個橋墩,現進行蓮花莊園建設用地的立項報批。在旅遊業的帶動下,以食慣嘴粿條、明和食府、三省鴨湯等農家樂飯店達到30多家,吸引每年到來消費的人數達85萬人次,信宜市區北郊綠道鄉村特色飲食一條街初具規模。其中有100多年歷史的食慣嘴粿條以其嫩滑、軟韌成為粵西著名飲食品牌。
【宜居宜業城鄉初見成效】國道207線、洛湛鐵路、省道325線以及計畫興建的包茂高速公路南北貫通全境,省養縣道池洪線連線信宜市中部各鎮,池徑線通往廣西容縣等地,鄉村硬底化道路縱橫交錯,農村客運覆蓋鎮區及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任務,電壓穩定。境內鑒江河一河兩岸防洪堤正在建設中。實施城鄉清潔工程,鎮容鎮貌大為改觀。
行政區域
池洞鎮分轄有池洞、大坡、嶺砥、六定、扶參、賀垌、新垌、銅鼓、西村、石慶、東安南、東安、東安閘、旺藩、雙垌、蒲垌、乾和、排田、旺沙堡、中道、旺坡21個村委會和設立1個居委會。
歷史沿革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曾在此置梁德縣,後改懷德縣,,縣治故址在今池洞鎮太安村,972年(宋開寶五年),廢懷德、潭峨、特亮三縣,其地併入信義縣,太安作為縣治470年。元屬信宜縣中道巡檢司黃僚寨,明代為信宜縣感化都。清康熙十三年(1674)屬信宜縣黃寮堡。1932年為信宜縣九區池洞鎮。1940年為二區黃寮上鄉。1952年為信宜縣池洞區(五區)。1957年為池洞鄉。1958年秋屬東鎮人民公社轄區。1959年從東鎮人民公社分出,為池洞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區。1986年冬改為鎮。
地理資源
地形地貌 我鎮以花崗岩丘陵為主、有溝谷平面、花崗岩低山等地貌類型,土壤肥沃,草木繁茂,為偏酸性沙質紅壤土,活土層20─50厘米左右,透氣性良好。山地相對高度為40─60米之間,坡度在35度以下。境內礦產有鎳礦、黑色類角閃輝長岩、瓷土等。
水文 境內有金垌泗流、中道河、旺坡河南北流入廣西水汶的西江河,另有東江河、東安河、石牛河、銅鼓河、大坡河四支流北南流向入鑒江河。有龍灣水庫、康沖水庫、石狗水庫三個小二型水庫,水能資源豐富有利於開發小水電。
氣候天氣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22.3℃,年積溫8000━8300℃,最高溫36━38℃,最低溫度1━3℃。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年均降雨量1300━1500毫米,很少出現較強颱風和冰凍等惡劣天氣,對各種經濟作物的生長都十分適宜。
地理位置
地處信宜市中部,距市區7公里,東連懷鄉,南接東鎮,西界金垌,北與硃砂毗鄰。
名稱來歷
因地勢高亢,水利灌溉困難,每年早造插秋均遲於周圍田垌,故稱遲垌,為雅稱改為池洞。
名勝古蹟
古梁德風彩
一千七百年前南朝梁時,信宜縣前身梁德縣的縣治設在池洞太安山寨(現僚人文化遺址),經歷了南梁、南陳、隋、唐初,池洞為當時信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末河口寨還是信宜主要的碼頭,芒尾鋪客棧、食慣嘴粉店聞名天下。今天的包茂高速國家在池洞設有出入口,將重現當年的輝煌。
大坡河谷形成的大坡小盤地,扶參河與六定河在此交合,而發源於大崗嶺(白虎沙)的小坑也在陂寨流入大坡河,青龍沙從黃欖徑拖槍至凡果嶺,大坡小盤地為大坡村與嶺底村轄地,在嶺底村有一獨立的小山包,錦江河環抱水口 (凡果嶺與河口寨之間)而過,來龍從鐵尺頂——黃坡嶺——天堂崗返回——一直到嶺底村委會後面的山為父母山,這就是信宜出名的風水寶地“孩兒坐陸欄”。包茂高速國家在池洞設有出入口池洞出入口收費站位於大坡盤地地東北角,離芒尾鋪500米,古代的風水與現代的高速結合,大坡小盤地將是信宜又一宜居、宜商的新區。
大坡在建僑愛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
古僚寨銅鼓村
銅鼓嶺位於銅鼓村後山,是廣東省出土銅鼓最多的一個地方。據史記載:“銅鼓,高尺余,廣二尺,紋飾精巧,懸而擊之,其聲頗震,宋嘉泰元年(1201年),出土銅鼓一面。次年山洪發水,復湧出一面。”始後因出土銅鼓多達8面,(近代先後於1976年5月、1978年1月10日、1979年3次出土銅鼓3面。)此地被命名為銅鼓村。
銅鼓河瀑布附近,據1983年文物普查考證,是信宜古代僚寨遺址,因而池洞銅鼓嶺也是信宜歷史堆積豐富的地方。
銅鼓嶺在南北朝時期,是嶺南土著僚人都老聚居的村寨,銅鼓村僚人村寨的遺址離梁德古城遺址不遠,是當時嶺南羈糜縣梁德縣的扶寮,聚居著俚僚人的都老(酋長)。
在銅鼓水電站一帶,是壯族村寨的遺址。舊《信宜縣誌》載:明成化年間,信宜有壯寨49個。銅鼓村是其中的第一寨。
食慣嘴飲食一條
池洞食慣嘴飲食一條街是聞名粵桂兩省的品牌食街,離信宜市區僅叄公里,是信宜廣州的必經之路,客似雲來。但目前仍是由七、八家小食府組成,沒有一家集飲食、住宿、會議於一體的大型酒家。
包茂高速池洞出口距離信宜市區僅有4公里,近郊位置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其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及特色資源。池洞鎮適時利用這一優勢,藉助包茂高速著手在“食”和“玩”上做好文章,打造一個“吃得稱心、玩得開心”的特色池洞,力爭成為信宜市區北出入口的“新風景線”。
在“食”的文章上,池洞鎮將從遠近聞名的池洞“食慣嘴”米粉入手,利用這個傳統品牌為“食慣嘴”申請註冊地理標誌;成立“食慣嘴”飲食行業協會,打造池洞“食慣嘴”一條街,並提升其管理與餐飲服務水平。池洞鎮有關領導表示,“食慣嘴”是一個有口皆碑的特色品牌,要在包茂高速開通前提升“食慣嘴”的品牌定位,爭取讓八方遊客從此食慣嘴,齒留香。
而在做好“玩”的文章上,池洞鎮更是整合資源,重點推進蓮花湖樂園以及甲門峽漂流兩個旅遊項目,打造特色旅遊產業。目前蓮花湖莊園正在緊張建設中。該莊園位於包茂高速出池洞入口附近,緊靠207國道,倚傍鑒江中上遊河段即錦江(東江)河道,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建成後的蓮花湖莊園將成為信宜市最大的“水上樂園”。
為了“食”和“玩”兩個文章做得更漂亮,目前,池洞鎮正大力整治包茂高速池洞出入口周邊環境,整合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加大擴容提質的力度,以便讓遊客“食”得舒服,“玩”得開心。
甲門峽漂流
被譽為 “粵西第一漂”的甲門峽漂流,景區四周,樹木鬱鬱蔥蔥,怪石嶙峋、空氣清新、民風純樸,是親近大自然的理想之地。河道兩岸長有百年野芋,蒼翠古松,更有珍稀花草爭芳鬥豔,四周風光,猶如一幅蓬萊畫卷。在漂流整個過程中,每一處都是精彩的樂章,每一處都能體驗驚險,每一處都是快樂回憶。
蓮花湖莊園
蓮花湖莊園屬四a 級旅遊區,位於馬鞍嶺森林公園山下的信宜市區北郊,距市區3.2公里,湖水清澈,山水相依,群山拱衛,綠樹扶疏,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秀麗。湖泊、山丘、森林形成了蓮花湖獨具魅力自然景觀。蓮花湖莊園是以休閒為主線,結合蓮花湖的特色,打造一個以山川、湖泊為主體,融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形成集美食、娛樂、休閒、觀光、養生、藝術文化交流於一體的新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莊園占地600多畝,內有人工湖、高爾呼球、飄流渠、園林式泳池、冬之廈泳館、藥浴泡池、水力按摩池、衝浪池、現代化大酒店、高級休閒會館、親水餐廳、親水碼頭、遊艇、水上腳踏車、親水別墅、民俗風情園、美食街、環湖林蔭大道、登山階梯等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隱約可見,是一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富有魅力的多功能莊園。
古城太安
太安村位於廣東省信宜市池洞鎮政府的隔河東面,是1500年梁朝古梁德的縣城,歷南北朝、隋、唐及宋初為梁(懷)德縣治所在地。現太安村北面有土城牆,東面有東廓,西面西村,南面有懷德街,北面有俚文化遺址,但現信宜政府部門沒有任何保護, 據清縣誌記:仙掌石在懷德縣故址北。石高丈余,上有巨人掌跡。
太安村有信宜最大的觀光草莓園。
馬嶺超驤
馬嶺超驤,位於池洞鎮馬鞍嶺,以其“峭拔雄奇,形如奔馬,前後尖聳,中平如鞍”而得“馬嶺超驤”。 馬鞍嶺現建成馬鞍嶺森林公園,最高峰501米,東至207國道,南至六諶水庫,西至大仁山腳,北至西村,面積10000多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是信宜森林生態之窗。
美食
食慣嘴粉皮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池洞鎮大坡芒尾鋪一間叫食慣嘴店以經營粉皮為主。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獨特風味,店主苦心鑽研,經過數年多次試驗摸索,終於製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粉皮,以其嫩滑,軟韌吸引八方食客。一位旅居馬來亞僑胞,回到闊別40多年的故鄉,記起兒時吃過粿條,便找到該店一吃為快,他說:可能是食慣嘴了,還是家鄉的粉皮好吃!店主聽了突然得到啟示,他正想為自己的小店起名,就以“食慣嘴”作小店名了,由於粉佳店名有特點,小店生意越做越紅火。
公路開通了,芒尾鋪也過時了。但因為食慣嘴出名了,207國道池洞周村路段兩旁的米粉店都掛食慣嘴的招牌。
龍耕荼子油
在池洞鎮龍耕村有占地面積10000多畝的荼子樹,產出荼子所榨的油是純天然的綠色植物油,素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具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防癌等作用。
荼子樹花
10000多畝的荼子樹開花時,給人一種賞花的機會。
旺坡黃欖
信宜市池洞鎮旺坡村是該鎮一個較偏遠的革命老區村。黃欖(橄欖)是該村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家每戶都種有黃欖,且不少人靠黃欖發家致富,旺坡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黃欖村”。
黃欖果可生食或漬制;藥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藥用,治魚骨鯁喉有效,種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
特產
橙子
銅豉嶺山上盛產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