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銅鼓舞獅表演素來有之,棋坪客家獅起源於清康熙年間熊氏編創而來,名揚“寧洲八鄉”(今修水、銅鼓兩縣)。
“銅鼓棋坪客家獅”每年農曆初一於祠堂內請神、拜獅、起蘸,十五日勾燈結束。其間每到一村先尋一開闊地表演。情節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降獅(三僧伴舞風趣幽默,獅有熊獅、眼獅、悶獅等動作);另有疊花架;十八般武藝對練;雜技表演等。全套表演人數十四人,時間約二小時左右。表演結束後由悟空引獅至各家送福、送喜。
歷史淵源
“銅鼓棋坪客家獅”源於清康熙年間棋坪黃泥客家游氏族先。一位名萬迨,字預吉的財主,其妻王氏一直未生育,家裡長期受到山賊搶劫,後一武藝高超的賣藝客班借宿家中一月有餘,王氏選中其中一熊姓女客,贈藝班重金,納其為小,後山賊多次來劫經被熊氏打跑,一日山賊獲信熊氏外出後,下山殺了財主,熊氏歸家後肝膽俱裂尋山賊盡數滅之,並招集青年族人習武,編排舞獅表演,名揚“寧洲八鄉”。40年代末—50年代來縣內民眾舞蹈復甦發展、棋坪客家獅得到恢復;80年代—90年代初,民眾舞蹈復興;1981年春節,全縣燈彩匯演、參演的城鄉燈彩隊多達百餘。棋坪客家獅是其中表演、藝術性各方面最為完善的一種。近幾年棋坪客家獅再次得到了恢復發展,應邀參加全縣各地表演。
基本內容
銅鼓棋坪客家獅”把獅由“怪獸”化為“神獸”情節融於舞蹈、武術、雜技、戲劇等多樣性表演之中分三部分進行。
1)舞獅:獅頭、獅尾各一人,因表演時間長執獅頭者會不時替換,另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僧參與,情節為怪獸做亂、孫悟空降獅未果、請八戒、兩僧合力降獅未果、請沙和尚、三僧合力悟空入獅腹降獅成功。表演中獅隨情節不同採用了小跳、騰轉、十字步、四平步等動作表現出了熊獅、眼獅、悶獅等不同形象。
2)疊花架:由四人抬著二根綁好的十字棍於台中心,表演者孫悟空在上面進行表演各種翻絞技能動作。
也有取八仙桌(民間一种放於客廳正方的一種高大結實方桌)一張於台中,表演者列隊按次奔跑跳鞍馬式躍過,或四人立於桌四角用一手按桌旋躍而過桌,或四人手按四邊下方懸掛,或肩托於桌面手按桌邊而同時倒立,或一人上桌面彎腰,另一人倒立於其腹上,其餘人列隊奔跑至桌前後從桌面彎腰者與桌面的空洞魚貫而入躍過。藝高者會取八仙桌三張層層疊放多方向同時魚貫而入躍過。
整個表演用到了各式倒立、桌上滾元寶、倒掛金鉤等特定動作。
武術:多個拳術套路表演。
器械有棍、大刀、鉤、鈀、登、鐧、錘、尺、斧、拐、流星、釵、桌等十八般。
梅花陣,徒手對練,器械對練。
打鞭為全場表演的結束。
武術腳位有弓步、震步、縱步等。
基本特徵
銅鼓棋坪客家獅”把獅由“怪獸”化為“神獸”的情節融於舞蹈、武術、雜技、戲劇等多樣性表演之中,在銅鼓縣的燈彩中屬於表演、藝術性各方面最為完善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