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安徽銅陵,一個僅有70萬人口的小城,卻是中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人間天堂”。原來,在這個城市,“學校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遠近之別”;在這個城市,盛行於整個全國的“擇校風”已然風平浪靜。不久前,國家有關領導曾就“銅陵推行教育均衡、消除擇校風”作出批示,對“銅陵奇蹟”給予充分肯定,要求認真調研總結經驗。
具體運作
逆勢而動的銅陵,積十年之功,創造了一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範例。那么,創造“銅陵奇蹟”的成功經驗到底是什麼呢?對此,“銅陵奇蹟”的見證人和推動者,當地分管普教長達12年的教委前副主任汪其惠給出了答案,“我們只不過是根據義務教育法和教育部、安徽省有關檔案精神照做了而已”。
原來,創造“銅陵奇蹟”的最大成功經驗,竟然就是“遵規守法”。這是怎樣的令人哭笑不得卻又發人深省的“經驗之談”呀。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在“擇校風”盛行的整箇中國絕大多數地區,我們的義務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相關檔案精神,都只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可見,“銅陵奇蹟”是中國義務教育的一個暗喻,它隱藏的文本就是:中國義務教育之所以不能均衡發展,就是因為法規制度已經出現整體失靈。
誰都知道,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而義務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現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風”在整箇中國盛行,這實際就是公平的義務教育被嚴重破壞的象徵。然而,一個並沒有推行任何教育創新舉措的城市,僅僅靠“遵規守法”,卻成了中國義務教育成功的一塊“示範地”,這難道還不是整體中國教育的悲哀嗎?所以,“銅陵奇蹟”,不是什麼教育的“成功範例”,它是中國義務教育最大的“黑色幽默”。
還是來看看“銅陵經驗”是如何運作的吧。什麼“取消了國小及國中重點學校,同時也取消了國中升學考試”;什麼“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定向切塊、扶持弱校”,這些內容都是義務教育法基本規定,這樣的操作都是多年來被念得令人麻木的“老經”了。可是,就是因為法律規定遵守得好,落實到位,可怕的“擇校風”就真的刮不起來了,當地的義務教育就真的實現均衡發展了。
反思
這不能不讓我擔心,這場以“教育奇蹟”為表象的“黑色幽默”,帶給人們的“感官刺激”僅僅會停留在“示範效應”。我真的不敢想像,當我們的教育淪落到要把一個合乎基本法律制度的實踐模式視為“成功範例”,這樣的“榜樣價值”難道不正是意味著其他“普適性”的運作模式正在被“麻木地認同”嗎?
“教育的均衡化可能只是一個永遠的理想,正因為實現不了,才值得我們去為之奮鬥。”這是教育部師範司副司長袁振國曾經說過的話。而現在,面對“銅陵奇蹟”這樣的“黑色幽默”,我們難道還不明白,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告別“擇校風”,最大的敵人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還總是以“資源、基礎”之類的“客觀原因”來為之進行辯解,那么,“銅陵奇蹟”到底又打了誰的耳光呢?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曾說,“要實現教育的均衡化,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現在,一位銅陵的教育界人士對此認為,“根本在於政府要有公心”。所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出現靠“遵規守法”製造出來的“銅陵奇蹟”這樣的黑色幽默,讓我不禁在想,到底誰在漠視教育公平?到底誰在漠視法律?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前途。這是一句令人心碎的廣告語。現在,銅陵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幼小的心靈不用受到“擇校風”、“擇校費”的無情侵襲。而這樣的幸福,按照公道人心,按照法律制度,都應該是全中國的孩子共同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