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銅缽盂社區
銅缽盂社區位於潮陽區西面18公里處,東接勝前,西接溪西,南臨練江,北臨北港運河,是鎮政府所在地。現有人口5216人,支居兩委幹部8人。轄區總面積2054.78畝,耕地面積647畝,以農為本,人民安居樂業。社區內有“土尾潭”又稱靈潭,狀似缽盂,故稱銅缽盂。建寨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聚落呈塊狀分布,有老寨、老鼎元、新鼎元、仁記、田心、圍仔、太華里、新寨、下尾、鍾慶門、仁隆等居落。建築以潮汕傳統建築“下山虎”“四點金”為主,並有多處潮汕式園林建築,“四馬拖車”。
旅居上海富商眾多,素有“小上海”之稱。歷來民風純樸,人才輩出,有較深的文化底蘊,更有“文化鄉”之稱。改革開放後,居委進行規劃建設,街道和商住樓配置有序,拓建南港區為新區,並修建了新興路、興富路、環南路、和平路、環潭路等,工貿並舉,逐步形成了傳統家具及紅木家具、服裝、文具、印刷、塑膠等產業格局。新時期,銅缽盂人正以朝氣蓬勃的嶄新面貌,以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精神共創家鄉的輝煌。
“名人村”銅缽盂村
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銅缽盂村,是聞名遐邇的“名人古村”。這個現時4300多人口的村子,自清末以來,分布在海內外的知名實業家、學者、作家達120多人。清末實業家、慈善家郭子彬、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郭任遠、現代外交家郭豐民、作家、紅學家郭豫適、郭小東等,都是從這個村子走向國內各地和世界的。銅缽盂村創寨於宋理宗年間(1225年至1264年),其先祖郭浩,宋理宗年間任廣西按察使,郭浩任滿定居潮陽,郭浩之次子郭球到此落籍創村,因村前有大水潭狀似銅缽盂而得名。古村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如今,老寨仍保存古風古韻,房舍清一色為清代建築的潮汕傳統“下山虎”、“四點金”,前後有廂房的“駟馬拖車”和私家小園林,巷道雖只有2米多寬,但筆直整齊,先前多鋪卵石路,自清代以後改修築為貝灰路面,村裡有建於明代的“郭氏家祠”、“龍潭古廟”,建於清代的“銅盂公學”等古建築。
銅缽盂村創寨始祖郭球,乃宋代知名學者,曾任蘇州府教諭,後代子孫遵祖訓,重教育,歷代人才輩出,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郭子彬,生於1860年,少年時往上海謀生,後創辦上海鴻裕紗織廠、鴻裕紗廠、麵粉廠和鴻裕銀行,成為上海知名實業家,他熱心教育和慈善事業,民國十二年(1923年),捐巨資在家鄉興建銅盂公學(後改為銅盂中學),並先後為潮陽東山中學、六都中學、潮光中學和汕頭大中中學、潮安韓山師範、金山中學贈建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宿舍;上世紀30年代,又捐巨資在上海復旦大學建設心理學院,在上海創建貧兒教養院,供貧家子女免費讀書、學藝,晚年回家鄉定居,仍捐巨資修路建橋,創辦宏濟善堂,育嬰堂,民國21年,郭子彬在銅缽盂村逝世,享年73歲。著名心理學家郭任遠,民國七年(1918年)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獲博士學位,民國十三年回國後,先後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代理校長、浙江大學校長,後赴美國講學,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先後發表轟動世界心理學界專論40多篇,出版了心理學專著,被公認為世界知名心理學家,1934年回家後任中央心理生理研究所所長,但因當年國民黨政權腐敗,中國政局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郭任遠毅然於翌年辭去所長職務,再赴美國從事心理學研究,1965年回香港大學任校董,1970年病逝於香港,享年73歲。在銅缽盂村出生的國內外名人中,我國著名外交家郭豐民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在香港回歸前,是中英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郭豫適是國內知名紅學家和作家、戲劇家,郭小東則是建國後成長的中年作家。
在銅缽盂村漫步,老寨和新村成了兩道鮮明對照的風景線,老寨的古建築、清代和民國時期房舍、狹窄的中興街、中圍街、同和街,還有老寨前面的大龍潭,似鑲嵌在小北山下的一顆綠珠,龍潭似小湖泊,水清碧,既是農田灌溉水源,又為村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活用水,故被稱為“聚寶潭”。從老寨來到新村,好似從清代走向現代,新村新樓林立,街道寬闊,車來人往,生意興隆,工廠機聲唧唧,時代新風撲面,目前,村里已辦起紡織、服裝、紅木雕刻等多家企業,好多村人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創業,成了實業家。每逢節日和祭拜祖先之日,海內外鄉親歡聚一起,他們在驚嘆家鄉面貌一新的同時,更願意到老寨、老街和古寺廟走走,溫故知新,眾志成城,為建設家鄉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