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瘋狂的劃分“勢力範圍”和搶占“租借地”的瓜分浪潮。隨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為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於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900年),銅元首次在廣東試鑄成功。銅元每枚重2錢,含銅95%、白鉛4%、錫1%。正面鑄“光緒元寶”四漢字和“廣寶”二滿字,周圍有“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龍紋飾,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等字樣。這是最初的銅元。
1904年,銅元的外觀稍有變化:原來的“每百個換一圓”的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新銅元精秀、華美。於是,各省紛紛仿效。但各省所鑄的光緒元寶銅幣,其畫面上均置省名,字樣和花紋也有所變化。這時,“銅元開鑄已有十省,設局多至二十處”。
1905年,清政府為整齊劃一銅元,解決流弊,著手鑄造“大清銅幣”。分四種:當二十重四錢,當十重二錢,當五重一錢,當二重四分,成色定為紫銅九五,配白鉛五。因為濫鑄之風一發而不可收,銅元日趨貶值。
據梁啓超所記各年份銅元鑄額為光緒30年1741167千枚、光緒31年4696920千枚、光緒32年1709384千枚、光緒33年2851200千枚、光緒34年1428000千枚。
1910年(宣統2年)4月16日,清政府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銅元中的問題,頒布了幣制則例,在確定銀本位的同時,規定銅輔幣為分幣,有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種,這次計畫尚未實施,就與清王朝一同壽終正寢了。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相互混戰,繼而又紛紛設廠製造銅元,用以籌措軍費,競相濫造,營私分肥,毫無章法,遂使銅元質地惡劣,價格暴跌。北洋政府時期的錢法更壞,各省不僅沒有停造,反而紛紛增設新廠,所造銅元銅質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後,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中國共產黨領導開闢的蘇區根據地,曾先後製造和發行銅元多種,現在已成為難得的革命文物。
銅元在我國發行流通前後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它在我國貨幣的歷史的長河中,僅是十分短暫的一瞬間,但中國銅元見證了中國從封建社會演化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過程,是中國近代貨幣史和錢幣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歷來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起越來越多國內外錢幣專家、學者、收藏者、愛好者去總結和回顧。
分類
光緒元寶時期
主要始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這一時期各地造幣均有光緒元寶字樣。總廠造幣在正面左右分列“戶部”二字,各地均在正面上緣或左右分列省名及地名,以示區別。這一時期各廠局各盡所能,自行設計,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各地特點的龍圖、花式,是銅元品種最多、圖案最豐富、版式最繁雜的時期。
大清銅幣時期
主要始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宣統三年(1911)。這一時期各地所制銅元多有大清銅幣字樣。總廠造幣均在正面左右分列“戶部”和乾支紀年文字,後期則去掉“戶部”,僅有乾支紀年文字,各地造幣均在正面中央鑄一陰文省名(也有少數為陽文)以示區別。大清銅幣多系戶部統一制發祖模,所以背面統一為蟠龍圖,又稱“大清龍”。大清銅幣中也有背水龍、坐龍等圖案,但為數不多,有些還是屬於面背後誤配的錯版。這一時期因清廷整頓錢法,裁併造幣廠,銅元品種圖案大不如前。民國初期銅元
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民國中期銅元
主要指民國八年(1919)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這一時期國內銅元的混亂局面達到頂點。地區性分割使銅地流通呈明顯的區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僅有清代的各類銅元、民國各類銅元,個別地區還流通大面額銅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區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額銅元,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也發行有自己的銅元,日偽政權則在他們控制的地區也發行了銅元。因此,這一時期的銅元五花八門,極為混亂。
民國後期銅元
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1936)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收藏鑑別
簡介
近代銅元的發行流通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餘年時間,但其數量之浩繁、種類之龐雜、版別之眾多,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據估算,僅從1900年到1917年,全國各省鑄造的當十文銅元就有320億枚之巨。而僅清末銅元背面的蟠龍圖案版別就超過400種。如今銅元已成為錢幣收藏的一大重要門類。但如何從數量如此巨大、種類如此繁多的銅元堆中挑選出較有收藏價值的品種,確實令大多數初涉銅元收藏的錢幣收藏愛好者大感為難。現簡要介紹幾種最為簡單易學的挑選方法,希望能對初集銅元的泉友們有所助益。看鑄造幣材
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此外,民間私鑄的銅元也多為黃銅質。鑄造整齊精美、色澤潤白如銀的白銅幣以及鉛質銅元則多屬於樣幣性質,難得一見。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白銅幣偽品,一般採用在普通銅元表面鍍鎳的方法偽造,但不甚光潔,砂眼氣泡較多,邊緣無齒,幣身較薄,不具樣幣特徵,不難辨識。
看面值大小
銅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當十文銅元最為常見,而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鏇鑄鏇廢,存世僅有十餘枚,非常罕見。“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民國四川鑄造的“四川銅幣”當二十、當五十、當百者卻屬常見品種。
看鑄幣工藝
銅元一般採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採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外,銅元一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的銅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緒元寶”安徽方孔十文銅元最為罕見,估計存世量不會超過10枚,被譽為“一級大珍”。
看是否錯版
銅元常見錯版形態有:
1.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將“A”寫成“A”、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等。
2.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
3.正背面圖案錯配。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
4.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5.合背、合面銅元。錯版銅元值得關注。
看是否有齒邊
一般情況下,銅元側面是沒有任何紋飾的光邊,軋有齒邊的銅元絕大多數屬於樣幣性質值得收藏。但“光緒元寶”江蘇十文和民國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銅元中也常見齒邊普通品存在,這屬例外。
看品相
品相被稱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收藏品價格的差異,而且還關係到藏品是否容易變現的問題。銅元的品相對銅元收藏意義尤為重大。機制銅元無論是對表面的光潔度,乃至邊絲的好壞都有嚴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會影響藏品的價格。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品相好的銅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種,收藏價值也較高。
市場價值
所謂銅元與一般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中國銅元主要流行於清末民初,鑄造流通了50多年。銅元的品種大約有1000餘種,由於離現在時間短,所以存世量極大,估計至少有百億枚以上。因此銅元在國內集藏品交易市場上價格長期低迷。低廉的價格對於那些初學的人來說容易參與,目前國內集藏銅元的人還不是很多,進行系統研究的人更少,銅元中的一些稀有版別鮮為人知,如果仔細甄別,龐大的數量中會發現不少珍稀品種。如果現在能以較低的價格買進,應該說是好的投資。另外由於價格低廉,一般普銅元的偽品也很少,大大減少了投資風險。銅元的歷史不長,光緒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監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光緒二十六年(1900),廣東首次仿造香港輔幣製成銅元。這種銅元每枚重2錢,成色含銅95、鉛4、錫1。正面為“光緒元寶”漢字和“廣寶”滿字,周圍有“每百個換一圓”字樣。背面中央刻一蟠龍紋,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這種銅元的的試樣品存世量極其罕見,現價格高達25000/枚。這種銅元的流通幣里除背面英文字母錯版為“TENCASH”,價格為10元,普通“廣寶”銅元僅值0.5—1元/枚。清代銅元起初以“光緒元寶”為文,各省鑄幣並無統一標準,成色樣式均存在相當差異。鑄造銅元的材質根據各種銅質合金成分的不同能分出好多種。比較多的是紅銅與黃銅,以紅銅為多。清代銅元有各種面值,最常見的是十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大清銅幣”中心粵、淮二十文、“開國紀念幣”小寫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等都是常見面值里十分罕見的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還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銅元,流通時間不長存世量也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銅元存世量很少,也值得一藏。光緒三十年(1904),“廣寶”銅元正面原來的“每百個換一圓”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改鑄後的銅元精緻、秀美,在當時流通很廣,現存量還很多,錢幣交易市場裡僅售0.5—1元/枚,背面英文字母錯版為“TENCASH”,值10元/枚。1904年鑄造的“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是當年四川銅幣廠成立之時的試樣品,並未經流通使用,尚有紅銅和黃銅兩種類型,現已成為十分著名的銅元珍品。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鑄“大清銅幣”。這類錢幣分4種:1、當二十重四錢(其中背面有珠圈者目前市價為60元/枚,“20”後有點約為25元/枚,中央有星點約為10元/枚,普通的僅值0.5—1元/枚)。2、當十重二錢(中央有星點約為15元/枚,普通的僅值1—7元/枚)。3、當五重一錢(約便50元/枚)。4、當二重四分(約合60多元/枚)。這類銅幣成色為含紫銅95、白鉛5,在當時鑄造量很大,曾在民間廣為流通和使用。目前,在錢幣交易市場裡也常見有“大清銅幣”批量出售。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在目前的錢幣交易市場裡,一些普通的“開國紀念幣”僅人民幣數角或數元,一些存世量較少的可值數十元、數百元左右。其中罕“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徐世昌像十文銅元”等幣的市價均在2000—3500元之間。還有河南曾在民國二十年鑄有一種五百文的大銅元也非常稀罕。該幣正面圖案中央為兩面交叉的國旗,上方為“中華民國”4字,下面為記值:500CASH;背面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五百文”3字。該幣為面值最大的了,現存世量極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該幣的市場價已接近人民幣5000餘元了。20世紀30年代後銅元逐步被紙制角分票和鎳質硬幣所取代。當年的銅元是採用鋼模鑄造,開模是採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鋼模最多只能鑄造銅元2萬枚左右,每個雕刻鋼模的模具上必然上會有許多細小的差異,這為我們今天收藏和研究銅元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錢幣交易市場裡一枚普通“廣寶”銅元通常僅值0.5—1元,但如果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種卻不同版別的普通銅元,這些銅元合在一起的身價就可高達千元以上。當然這會很不容易,但只要細細留意,花費不多的錢,就可能得到非常豐厚的回報。目前絕大部分銅元的售價都不高,銅元潛在的投資價值尚未被大多數人所發現,若是能意外收穫一些珍稀銅元品種,就更好了。目前錢幣交易市場裡的多數普通銅元中雖然沒有偽品,只一些身價數百元以上的銅元里已經出現少量贗品,有真幣改刻和新幣仿製等形式,投資者要小心。
如何挑選
近代銅元的發行流通雖然只有短短的30餘年時間,但其數量之浩繁、種類之龐雜、版別之眾多,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現簡要介紹幾種最為簡單易學的挑選方法,希望能對初集銅元的泉友們有所幫助。看鑄造幣材。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白銅幣偽品,一般採用在普通銅元表面鍍鎳的方法偽造,但不甚光潔,砂眼氣泡較多,邊緣無齒,幣身較薄,不具樣幣特徵,不難辨識。看面值大小。銅元面值有很多,其中以當十文銅元最為常見,而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隨鑄隨廢,存世僅有十餘枚,非常罕見。“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民國四川鑄造的“四川銅幣”當二十、當五十、當百者卻屬常見品種。看鑄幣工藝。銅元一般採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而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採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外,銅元一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的銅元值得格外留意。看是否錯版。銅元常見錯版形態有:1.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將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等。2.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3.正背面圖案錯配。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4.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5.合背、合面銅元。看是否有齒邊。一般情況下,銅元側面是沒有任何紋飾的光邊,軋有齒邊的銅元絕大多數屬於樣幣性質,值得收藏。但“光緒元寶”江蘇十文和民國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銅元中也常見齒邊普通品存在,這屬例外。看品相。品相被稱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收藏品價格的高低,而且還關係到藏品是否容易變現的問題。銅元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