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洞灣村

銀洞灣村

銀洞灣村位於貴州省貞豐縣北盤江鎮,全村653人,銀洞灣村地形地貌屬非常典型喀斯特山區,95%以上的面積都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山荒坡。據統計,從1993年大規模種植花椒以來,銀洞灣村的水土流失比過去下降了80%左右。溫家寶總理到村里考察時,對此給予“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的高度評價。1998年,銀洞灣村被全國綠化委認定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基本信息

歷史概況

銀洞灣村地形地貌屬非常典型喀斯特山區,95%以上的面積都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山荒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曾被許多中外專家認定為“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由於地少貧瘠,村民們只能在石頭縫裡種點兒玉米,但收成極低。1990年時人均吃糧不到10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幾天大太陽,旱得喊爹娘”,遇上旱災,大家僅有的一點口糧也沒了指望。全村95%的人家要靠政府的救濟艱難度日,趕場天一大群衣著破爛的銀洞灣村民到鎮政府討要救濟糧,這是當時的鎮幹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由於貧窮,銀洞灣的漢子四十好幾娶不到媳婦的是常事。當時村里流傳的一首歌謠真實地反映了銀洞灣人的無奈:“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姑娘往外跑,媳婦娶不著。”貧困還迫使17戶人家背井離鄉,到外地求生。

發展概況

就是這個偏僻的、坐落在石旮旯里的小山村,卻在10多年後書寫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奇蹟。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花椒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加上銀洞花椒品質特別好,到了花椒成熟期,四川、重慶、江西、廣西、雲南等地的老闆都來收購,將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村民眼前。由於諸多原因,銀洞灣村沒有一條像樣的進村公路,成為嚴重阻礙花椒產業發展的瓶頸。“山里沒有路,民眾難致富;要賣山中寶,先把路修好”。修路,成了銀洞灣村民的迫切願望和強烈要求,也成了村黨支部、村委會高度關注的一件大事。1999年冬,村里決定修建銀洞灣至報功寨組1.7公里的進村公路。村支書羅澤亮向鎮政府立下軍立狀:只要5000元的炸藥,保證50天完工!“乾糧樹上掛,鍋兒地頭架;兩頭不見天,中午不回家”是那一段修路日子的真實寫照。僅僅48天,全村人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硬是憑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鋤鋤、一錘錘地修通了進村公路。2001年,銀洞灣人在黨員帶領下,又修通了報功寨組至胡家麻窩1.45公里的通組公路。2004年5月,在政府沒有投入的情況下,村里自籌資金3.6萬元,改造國道214線至村黨員活動室2.7公里的公路。

銀洞灣村採訪時看到,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這個曾經亂石橫生的石旮旯,如今已是滿山綠色,煥發出勃勃生機。山風吹過,綠油油的花椒林散發出陣陣清香。據統計,從1993年大規模種植花椒以來,銀洞灣村的水土流失比過去下降了80%左右。溫家寶總理到村里考察時,對此給予“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的高度評價。1998年,銀洞灣村被全國綠化委認定為“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