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栲皮

熱水浸種法:將種子浸於70℃的熱水中,自然冷卻至第二天,漂洗出膨脹的種子,待陰乾或濕沙催芽後播種。 未膨脹的種子繼續用70℃熱水浸泡,自然冷卻至第二天,漂洗出膨脹種子,陰乾沙藏催芽播種。 採下莢果攤曬幾天后,莢裂種脫,種子千粒重12.5克,發芽率約60-80%。

形態特徵

無刺灌木或小喬木,高15米;嫩枝及葉軸被灰色短絨毛,被白霜。二回羽狀複葉,銀灰色至淡綠色,有時在葉尚未展開時,稍呈金黃色;腺體位於葉軸上著生羽片的地方;羽片10-20(-25)對;小葉26-46對,密集,間距不超過小葉本身的寬度,線形,長2.6-3.5毫米,寬0.4-0.5毫米,下面或兩面被灰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直徑6-7毫米,總花梗長約3毫米,復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淡黃或橙黃色。莢果長圓形,長3-8厘米,寬7-12毫米,扁壓,無毛,通常被白霜,紅棕色或黑色。花期4月;果期7-8月。原產澳大利亞。樹皮含單寧24%;開花極繁盛,可作蜜源植物或觀賞植物。本種和黑荊 (A. mearnsii De Wilde) 非常相似,但本種枝、葉被白霜,葉軸上僅限於羽片著生處具腺體,小葉較狹,果無毛而不同。

生長習性

銀栲皮速生,在正常條件下,10年內樹高年均生長量在1米以上,直徑年均生長量1厘米以上。銀栲皮是強陽性樹種,樹冠具有趨光性,在幼齡期即需要充足光照。適於涼爽濕潤的亞熱帶氣候,能耐極端最低溫度一般不超過-7攝氏度,抗寒力優於黑荊等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適生於土層較深厚、疏鬆、濕潤的酸性至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過於粘重、乾燥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則生長不良。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但山坡中下部或谷地的銀荊生長更好些。

栽培技術

採種:選擇5~10年生、皮厚乾直、單寧含量高、生長迅速、不受病蟲害和凍害的優勢樹作採種母樹。5月下旬,當莢果由淡紫色開始轉為褐色時採下,攤開曝曬,開裂後取出種子。如作春播的需沙藏備用。出籽率20~25%,每市斤種子3.5~4萬粒,發芽率80%。
育苗:種子應預先處理,除去蠟質。方法:用熱水浸種和開水燙種兩種。熱水浸種法:將種子浸於70℃的熱水中,自然冷卻至第二天,漂洗出膨脹的種子,待陰乾或濕沙催芽後播種。未膨脹的種子繼續用70℃熱水浸泡,自然冷卻至第二天,漂洗出膨脹種子,陰乾沙藏催芽播種。開水燙種法:將種子用紗布鬆鬆地包好,放入沸水中煮30~60秒,快速舒出倒入大盆冷水中,待其自然冷卻,用手搓洗種子,使之脫去外種皮蠟質,再用清水漂洗2~3次,溫水浸種8~12小時,撈起涼乾即可播種。
苗圃地選擇避風向陽、不積水的沙壤土。整地作畦時,先深翻施基肥,作床開溝條播,條距25cm,播種後覆土0.5cm,再蓋草保濕。播種時間:春、夏、秋季均可。春季播種育苗生長期長,苗木高大,需採用截乾造林,且造林成活率沒有小苗造林成活率高。故一般是秋季播種育苗、次年早春造林。浙江平陽、臨海一帶是9~10月間播種,每畝用種量3~4斤,當年苗高25~30厘米,畝產苗3萬株以上。
綠荊用種子繁殖或萌芽更新。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於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當莢果由綠轉黑褐色時即可採種。採下莢果攤曬幾天后,莢裂種脫,種子千粒重12.5克,發芽率約60-80%。播前種子須經處理,主要用開水燙種,即把選好的種子放進容器內,倒入相當種子體積2-3倍開水,均勻攪拌1分鐘,再放置冷水中24小時,待大部分種子吸脹後取出播種。播後7-14天發芽。造林宜用5-7個月的實生苗定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