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山銀礦遺址

銀山銀礦遺址

銀山銀礦遺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銀山鉛鋅現代礦區境內,遺址大部分原生態狀況良好,是國內目前所見開採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延續開採時代最長的一處大型銀礦遺址。 點多面廣,礦井形式豐富,有橫井、豎井、斜井、盲井等,採礦區與冶煉區齊全,礦渣堆積豐富,而且保存的礦冶遺蹟宏偉壯觀,地形地貌原始古樸,對研究我國銀礦的開採與冶煉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與考古價值。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銀山銀礦遺址位於德興市銀山鉛鋅現代礦區境內,銀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南北朝時期民間民眾性銀礦采冶已經興起,唐高宗上元二年,朝廷在此開設銀場,任命鄧遠為主事,主管采冶之事。當時銀山銀礦是全國最主要的產銀區,被譽為“大唐銀冶第一山”。唐宣宗大中三年,年產白銀十萬兩,產銀量占全國六成。唐宋兩朝,銀山銀礦陸續開採一百七十餘年,產出白銀過億兩,成為朝廷財政的重要支柱,為充盈國庫、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元、明、清三代,銀山銀礦持續開採。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地質勘探隊對德興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勘察,於1958年正式成立了“德興鉛鋅礦”,以采冶鉛鋅為主,兼采銀、銅,作業至今。銀山銀礦的爐火生生不息地燃燒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2013年5月,銀山銀礦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遺存

銀山銀礦遺址 銀山銀礦遺址

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啟動。德興市對銀山銀礦遺址進行全面調查,並適時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會診”。調查發現,遺址內現存各朝代橫坑、平巷、斜巷、豎井等古礦井188處,礦渣堆積15處,採礦區與冶煉區緊密相連,遺址大部分原生態狀況良好,是迄今所見中國開採時間最早、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制最為複雜、延續開採時代最長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其礦山規模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在世界現存的銀礦山中也屬罕見。

文物價值

銀山銀礦遺址 銀山銀礦遺址

銀山銀礦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銀礦礦冶遺址之一,可追溯到隋唐時期,是我國延續開採時代最長的銀礦銀址,是面積最大、礦井數量最多、礦井形式最為複雜的一處大型銀礦礦冶遺址,點多面廣,礦井形式豐富,有橫井、豎井、斜井、盲井等,採礦區與冶煉區齊全,礦渣堆積豐富,而且保存的礦冶遺蹟宏偉壯觀,地形地貌原始古樸,對研究我國銀礦的開採與冶煉技術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與考古價值。

遺址保護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地質勘探隊對德興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勘察,於1958年正式成立了“德興鉛鋅礦”,以采冶鉛鋅為主,兼采銀、銅,作業至今。

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啟動。德興市對銀山銀礦遺址進行全面調查,該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全力做好銀山銀礦的保護與利用工作。2013年銀山銀礦遺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銀礦遺址所在的銀山園區被作為國家礦山公園首批重點打造的園區。這座國家礦山公園以大唐銀山為主體,依託古代礦業遺蹟,設定了主題藝術區、兒童卡通區、文化展示區、礦遺址觀光區、工藝品商業區、創新工藝區等區塊,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科普、體驗於一體。完整的千年礦采遺蹟,形態各異的古礦洞、礦山塌陷奇觀……居時,一幅浩大的銀色文明歷史畫卷鋪展開來,一個千年銀礦發展的完整序列呈現出來,讓遊人“一眼望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