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膚病

基本信息

概述

1.工業套用金屬鍍鉻(鉻電鍍用25%~50%鉻酸)、顏料、鞣革、印染、照相製版、合金鋼、火柴、電池等工業部門均要用到鉻酸、鉻錳鹽或其重鉻酸鹽類。工業上主要用其三價或六價化合物,如氧化鉻(cr2o3)、鉻酸(三氧化鉻,cro3)、氯化鉻(crcl3)、鉻酸鈉(na2cro4)或鉻酸鉀(k2cro4)、重鉻酸鉀(k2cr2o7)或重鉻酸鈉(na2cr2o7)。
2.理化特性鉻是一種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性堅硬而抗腐蝕。鉻能以二、三、六價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價鉻極不穩定,極易被氧化為高價鉻,在酸性條件下cr6很易還原成cr3,在鹼性條件下低價鉻可氧化成重鉻酸鹽。

臨床表現

1.皮膚損害
(1)接觸性皮炎:在楊國亮等調查的電鍍廠534名工人中僅發現少數患者。國內有關的幾篇報導,其皮炎發生率不一,有的高達29.3%。本作者於1980年在2家電鍍廠調查發現鉻電鍍工人中皮炎發生率為15.1%(29/192)。皮損多見於手背和腕部,範圍大小不一,邊緣鮮明,以夏季較多見。鉻皮炎的一個特徵性表現是如果存在高度敏感,即使離開工作崗位亦往往經久不愈。如果持久不愈或反覆發作而形成濕疹樣變化時,病程可長達數年。鉻皮炎的診斷,皮膚斑貼試驗很重要,一般以0.5%~1.0%重鉻酸鹽水溶液做試驗。
(2)潰瘍:又稱鉻瘡(chromeulcer),由鉻酸液直接濺到皮膚上所致。多見於手背、指背、前臂及足背等處,呈單個或多發。潰瘍為米粒至黃豆大小,邊緣鮮明,高起,呈圓形、不規則形或線形,上有乾燥的灰黑色痂,周圍無紅暈,往往被稱之為“雞眼型”潰瘍。當繼續接觸鉻酸,潰瘍可侵及其下組織,並伴疼痛,不易癒合。愈後形成瘢痕。根據我們在電鍍廠的調查,發現在潰瘍部位往往先有擦傷或破損史,爾後在傷害基礎上發生潰瘍;皮膚未受過損傷的不易發生潰瘍。
2.黏膜損害主要是鼻黏膜,可發生卡他性炎症、糜爛、萎縮,甚至鼻中隔穿孔。主要由於鉻酸霧及粉塵的刺激所致。據稱空氣中鉻酸濃度在0.0001~0.001mg/l時,即可引起鼻黏膜改變。目前,由於防護措施的加強,鼻中隔穿孔已極少見,我們在1980年的調查中僅占7.4%(13/176人),且多屬有15~20年以上工齡的老工人,其損害均屬陳舊性。眼結膜炎及萎縮性咽炎目前亦已罕見。
3.全身症狀長期接觸鉻酸鹽的粉塵或霧,可出現頭痛、消瘦、貧血以及腎臟損害、支氣管哮喘等,但很少見。國外報導六價及三價鉻均有致癌作用,接觸鉻化物粉塵的工人患肺癌者較多,但國內尚未見報導。

治療

接觸性皮炎按一般原則對症處理。鉻潰瘍可用10%亞硫酸氫鈉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滌,搽3%~5%二巰丙醇(bal)或5%~10%依地酸(edta)軟膏。

預後

長期接觸鉻酸鹽的粉塵或霧,可出現頭痛、消瘦、貧血以及腎臟損害、支氣管哮喘等,但很少見。國外報導六價及三價鉻均有致癌作用,接觸鉻化物粉塵的工人患肺癌者較多,但國內尚未見報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