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虅

鉤虅

鉤藤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熄風定驚等藥用功效。

中文名: 鉤藤
類 別: 莖藤類
英文名: Gamdir Vine, Uncaria Stem with Hooks
別 名: 大鉤丁、雙鉤藤。
來 源: 為茜草科植物大葉鉤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帶鉤莖枝。
采 制: 秋、冬季採收,去葉切斷,曬乾。
性 味: 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cm,直徑2~5mm;表面黃褐色至紫紅色,有細縱紋。節上生有向下彎曲的雙鉤或單鉤,鉤黃褐色,扁平或稍扁圓,多少被黃褐色毛,鉤下有托葉痕。質硬,莖斷面有黃白色髓部。性涼,味甘。
植物形態: 藤本;老枝四稜柱形。葉對生,革質,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6cm寬6~12cm,頂端急尖或圓,基部圓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脈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葉2裂。頭狀花序球形,總花梗被黃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氣;花萼筒狀,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黃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紡錘形,被毛,頂端冠以長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長地: 生於灌木林或雜木林中。產於雲南、廣西、廣東。
化學成份: 含鉤藤鹼(rhynchophylline)、異鉤藤鹼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的鉤及相連的莖枝。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肝、心包經。
【功效】清熱平肝,息風鎮痙。
【臨床套用】1.用於肝火頭脹、頭痛,及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
鉤藤清肝泄熱而平肝陽,故常用於肝火頭脹及肝陽上亢的實症。配夏枯草、黃芩,能清泄肝火;配石決明、菊花,能平降肝陽。
2.用於熱病高熱、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及婦女子癇等症。
鉤藤的清熱作用並不顯著,但因它有息風鎮痙的作用,故遇有驚癇抽搐之症,,則往往取以套用,臨床多與天麻、石決明、全蠍等配伍;如屬高熱動風,可與羚羊角、菊花、龍膽草等同用。
3.近年鉤藤在臨床上套用得更加廣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於治療高血壓。經藥理實驗證實,鉤藤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顯著的鎮靜作用,但卻不產生嗜睡的副作用。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鉤藤煎劑後2~7日,血壓開始下降,10日後漸達最佳效果。隨血壓下降,頭痛、頭暈、心慌、氣短、失眠等症狀逐漸減輕,甚至消失。早期高血壓療效更好。然而,鉤藤不宜久煎,後下為妥。因鉤藤煮沸20分鐘後,其降壓成分即被破壞。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療效不顯著,可增至每日100~150克,便可取得滿意的療效。
【處方用名】鉤藤、嫩鉤藤、嫩雙鉤、嫩鉤鉤(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煎時須後下。
【按語】1.鉤藤清疳熱而平肝息風,在臨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陽。它的清熱之功不如羚羊角,息風鎮痙的作用亦較羚羊角、全蠍、蜈蚣為弱。故在高熱驚風抽搐時,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嚴重,須配全蠍、蜈蚣。
2.現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壓作用,這說明前人的寶貴經驗,已為現代科學所證實。
【方劑舉例】鉤藤飲《本事方》:鉤藤、菊花、防風、人參、茯神、半夏、陳皮、麥冬、石膏、甘草。治肝厥頭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