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病(鉤體病)

(四)黃疸出血型的治療。 (六)腦膜腦炎型的治療。 (七)後發症的治療。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高熱、全身酸痛、乏力、球結合膜充血、淋巴結腫大和明顯的腓腸肌疼痛。重者可並發肺出血、黃疸、腦膜腦炎和腎功能衰竭等。... 病因 (一)傳染源:鉤體的宿主非常廣泛。家畜如豬、犬、牛、羊、馬等。野生動物如鼠、狼、兔、蛇、蛙等均可成為傳染源。但主要傳染源為鼠類、豬和犬。. (二)傳播途徑:主要間接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侵入體內而受染;患鉤體病的孕婦可經胎盤傳給胎兒;進食被鉤體污染的食物,可經消化道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們對鉤體病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2~20日,平均10日。. (一)流感傷寒型:約60~80%鉤體病屬於此型,特點為:. 1.發熱。. 2.肌肉疼痛。. 3.乏力。. 4.眼結合膜充血。. 5.腓腸肌壓痛。. 6.表淺淋巴結腫大與壓痛,於發病第2日即可出現。. (二)肺出血型:為本病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的一型。. (三)黃疸出血型:早期表現同流感傷寒型。. (四)腦膜腦炎型:起病後2~3日左右,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嗜睡、譫妄、或昏迷,部分患者有抽搐、出現癱瘓等,頸項強直,克氏征與布氏征均陽性。. (五)腎功能衰竭型:各型鉤體病人都有不同程度腎臟損害的表現,如尿中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與管型,多可恢復正常。. 檢查 1.常規檢查: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輕度增高或正常。黃疸出血型常增高,白細胞總數常於20×109/L。約70%患者有輕度白尿,可見紅、白細胞及管型。通常血沉增快。. 2.病原體檢查。. 3.血清學檢查:取早、晚雙份血清,分別查抗原、抗體。. 治療 (一)一般治療與對症治療:早期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飲食,保持體液與電解質平衡。. (二)病原治療:鉤體對多種抗菌藥物敏感,如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頭孢噻吩等以及合成的鹽酸甲唑醇(methimidol)和咪唑酸酯。國內首選青黴素G。. (三)肺瀰漫性出血型的治療:採取抗菌、解毒、鎮靜、止血、強心為主的綜合措施。. (四)黃疸出血型的治療。 . (五)腎功能衰竭型的治療。 . (六)腦膜腦炎型的治療。 . (七)後發症的治療。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