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異術

金融異術

金融異術,作者,羅聞全,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融異術

在《金融異術:與頂級技術分析師的對話》中,13位技術分析大師和羅聞全就投資策略、市場趨勢和行業成功案例展開對話。羅聞全在金融界內德高望重,博學多才,經驗豐富。技術分析方法,曾幾何時為許多學院派和資深人士視若敝屣,而如今不少專業投資者卻對其青睞有加,並積極投身其中。箇中緣由何在?羅聞全和賈斯米娜·哈桑霍德齊克走近這些技術分析大師,以一探其成功背後的故事。

這些廣泛而深入的訪談涵蓋技術分析的最佳模式與指標、有效的技術策略以及技術分析的本質,訪談還涉及技術分析中創新意識的重要性、該行業對情感方面的要求,甚至運氣和直覺在分析中發揮的作用。通過這些深入細緻、很有揭秘性質的訪談,讀者可以了解那些最成功的投資者是如何操作的,抓住機遇,大賺一筆,而不是像普通民眾一樣常常與機會擦肩而過。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羅聞全(Andrew W.Lo) (美國)賈斯米娜·哈桑霍德齊克(Jasmina Hasanhodzic) 譯者:劉寅龍

羅聞全,一個從生物學進化論角度解釋人類行為選擇的天才,華人,羅伯特C.默頓(Robert C.Merton)在MIT教的最出眾的學生之一。現為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麻省理工大學金融工程實驗室主任。世界著名金融學家,金融工程學界的領軍人物,生物金融學創始人。他的研究領域包括金融理論、金融信息技術、風險管理、證券組合管理以及金融統計學。他尤其擅長金融工程及計算金融,是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工程實驗室的創建人之一。並使該實驗室成為全美金融工程界最高水平的代表。他因不斷把金融工程的研究前沿套用於金融實踐而在學術界和華爾街享有盛譽,被《商業周刊》評為金融學術界最有前途的三顆新星之一,堪稱華人中最頂尖的金融學者

賈斯米娜·哈桑霍德齊克,AlphaSimplex集團研究員,負責數量投資策略研究。獲麻省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她曾在《投資管理雜誌》(Jouma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機構投資者的系統風險》(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lpha)等刊物中發表多篇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拉爾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

拉爾夫·阿卡姆波拉,紐約金融學院技術分析專業主任,華爾街著名分析師

第二章 拉斯洛·比利伊(Laszlo Birinyi Jr.jr.)

拉斯洛·比利伊,康乃狄克州比利伊資產管理公司(Birinyi Associ-ates)的創始人,美國著名投資專家

第三章 沃爾特·迪默(Walter Deemer)

沃爾特·迪默,DTR商業系統公司技術分析專家,前美林證券分析師

第四章 保羅·德斯蒙德(Paul F.Desmond)

保羅·德斯蒙德,股票研究機構Lowry's Reports總裁

第五章 吉爾·杜達克(Gail M.Dudack)

吉爾·杜達克,杜達克研究集團首席投資分析師

第六章 羅伯特·法萊爾(Robert J.Farrell)

羅伯特·法萊爾,美林戰略分析師

第七章 伊安·麥克艾維特(Ian McAvity)

伊安·麥克艾維特,加拿大中央基金(Central Fund of Canada)合夥創始人

第八章 約翰·墨菲(John J.Murphy)

約翰·墨菲,美林證券分析師

第九章 小羅伯特·魯格勞特·普萊切特(Robert R.Prechte.Jr.)

小羅伯特·魯格勞特·普萊切特,艾略特波浪理論學會主席

第十章 琳達·布拉福德·拉斯奇克(Linda Bradford Rascjle)

琳達·布拉福德·拉斯奇克,美國LBR集團公司總裁、著名女交易員和投資教育家

第十一章 艾倫·肖(Alan R.Shaw)

艾倫·肖,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兼風險管理及管制署署長

第十二章 安東尼·塔貝爾(Anthony W.Tabell)

安東尼·塔貝爾,市場技術分析師協會(MTA)創始人之一,美國信託紐約公司高級副總裁

第十三章 史丹·溫斯坦(Stan Weinstein)

史丹·溫斯坦,知名財經媒體人,著名投資諮詢機構“Global Trend Alert”的創建人兼總裁

第十四章 堅定信念:消除懷疑和誹謗

技術分析的有效性

學術界的認可

恆久的相信與恆久的損失

書本與實踐

雷打不動的規則與實踐檢驗的理論

技術分析的廣泛套用

證明技術分析的有效性

第十五章 技術分析的發展

技術分析領域的變化

新指標與新形態

計算機軟體與技術分析

計算機生成信號

手工繪圖

第十六章 運氣、占卜和其他非正統信號

運氣在技術分析中的作用

占卜術與技藝的可信度

艾略特波浪、江恩假設與斐波那契數列

第十七章 創造力、天賦與技藝

創造力的作用

技術分析的天賦

成功交易者的個性

勤奮與執著

分析的藝術

第十八章 情感的挑戰

賠錢

情緒的干擾

情緒與工作的隔離

第十九章 成功之路

正規教育

人工智慧

成功的關鍵

第二十章 常用圖表及指標

最可靠和最不可靠的指標

檢驗

市場形勢的影響

描述性指標與預測性指標

參考文獻

媒體評論

《金融異術:與頂級技術分析師的對話》以全新視角詮釋了技術分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無論對於金融從業人員,還是學術界人士,這本書都將幫助他們認識技術分析的實質,探究技術分析何以在當今市場如此意義非凡的根源所在。毫無疑問,這本妙趣橫生的作品,將會給您無限的啟發。 ——莫林·奧哈拉(Maureen 0’Hara)康奈爾大學詹森管理學院金融學名譽教授

技術型交易普遍存在於金融市場,它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金融市場的某些非常規現象,因而,也是研究界的一個重要課題。就像自然科學家一樣,羅聞全和哈桑霍德齊克從第一手資料出發,探索這個還不為大多數人真正了解的領域,而他們的成果同樣令人稱道。

——卡羅爾·奧斯勒(Carolosier)馬塞諸塞州1布蘭迪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Business Sch001)教導主任

在過去的20年裡,儘管學術界取得了大量技術分析的成功案例,但時技術分析師的核心思想卻知之甚少。而羅聞全和哈桑霍德齊克對當今頂級技術分析大師們的採訪,揭示了他們對股票市場和這個職業的深刻領悟。《金融異術:與頂級技術分析師的對話》對研究技術分析、行為金融或相關市場主題的經濟學家們而言,絕對是不可不讀的著作,我真誠推薦各位讀者看看這本書。

——克里斯托弗·尼利博士(Christopher J.Neely)美國聖路易斯聯儲副行長兼經濟學家

摘要

如果兩位初探技術分析殿堂的業餘愛好者和14位當今頂級技術分析師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有效市場、隨機遊走假設和數量金融學的其他原理,談論這些技術分析行當的細枝末節,那么,您認為會發生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聲明:我們不敢擔保會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對於技術分析實務操作這個領域,我們本來就是門外漢,當然,也就不是業內經常說的“技術分析師”。對於那些熟悉我們的研究或是技術分析的人來說,這應該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對這門手藝以及技術分析這種文化的迷戀,尤其是它們不同於數量分析的特色,促使我們走上這條充滿驚奇的探索之路。能有機會和這些業內最具天賦、最優雅、最執著的人共享他們的知識與智慧,既是我們的興趣使然,也是我們的無上榮幸。1事實上,我們已經對技術分析有些感悟,因為專業人士已經在實踐中無數次地演練過這些理論。

但是,我們這些理論者與這些實踐家的探索之路到底會怎樣交匯到一起呢?畢竟,技術分析師既不是學術講堂的常客,也不會經常和金融學的教授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的分歧很容易理解:大多數學術界人士還覺得圖表純屬子虛烏有之物,因而對它們嗤之以鼻,在很多學者的眼裡,技術分析之於財務分析,就如同天文學和宇宙學一樣,相去甚遠。不過,有些技術分析師偶爾也會用到占卜術(見Weingarten,1996)。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似乎幫不上什麼忙。

儘管存在種種疑慮,但依然有很多無畏的學者憑藉無盡的激情探究著技術分析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有些人只是出於渴望和好奇,但更多的人則是因為他們認識到,隨機遊走假設與現實數據之間似乎存在著某些分歧。而這些研究也為我們認識技術分析的優點和缺陷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觀點。

隨機遊走的衰亡

我們踏進這個存在於現實生活但卻如同地獄般的預測領地的第一步,源於20多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論文的討論對象是隨機遊走假設(randomwalk),即:通過以往的股價可以預測到未來股價的變動。而這篇論文則用每周的股票回報率數據徹底推翻了這一論點(Lo和Mackinlay,1988)。對於技術分析而言,無論怎樣強調隨機遊走假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而這篇論文則意味著,以前的股價與以後的股價毫無關聯。假如股價變動是隨機的,那么就不可能用歷史價格來預測未來價格,因此,建立在歷史數據基礎上的幾何模型也不包含任何對未來有價值的信息。1985年,在為撰寫這篇論文開始調查研究時,隨機遊走假設還被金融學術界的高層人士奉為不可挑戰的真理。實際上,當時已經有很多著名的實證性研究表明,股票市場為“弱有效”(Robert,1967),也就是說,歷史價格不能用於預測未來的價格變動。3儘管某些研究確實取得了可以駁斥隨機遊走假設的證據(Cowles和Jones,1937),但這些數據在很大程度上都歸結為統計上的小機率事件,或是在考慮交易成本因素時便成為毫無經濟意義的不規則波動(Cowles,1960)。比如說,在對1956年到1962年期間美股收益率的“走勢”進行深入的實證分析之後,法瑪(DoyneFarmer,1965)得到如下結論:“……無論是從投資角度,還是從統計角度看,都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我們(Lo和Mackinlay)才決定重新審視隨機遊走假設。由於以往的研究並不能徹底推翻隨機遊走假設,因此,我們猜想,也許只有通過更敏感的統計研究,才能揭示出否定純隨機性的細微的顯著性偏離。按照統計推斷的術語,我們的想法就是要建立一個更強大的檢驗模型,如果隨機遊走論確實不成立,我們就可能藉助這個模型去推翻它。但現在回過頭看,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如此嚴格的檢驗。1962年到1985年期間每股周收益率對隨機遊走假設的全盤推翻也說明,如此強大的統計檢驗確實沒有必要。實際上,只要藉助於一次自相關係數,就完全可以否定隨機遊走假設。我們按照相同權重對美股周回報率指數進行加權平均,得到的一次自相關係數(first?orderautocorrelationcoefficient)只有30%!這個結果讓我們自己都感到難以置信,因此,在1986年11月的學術會議上最終宣布這一研究結果之前,我們反覆核對了檢驗過程,確保不存在任何編碼誤差。鋪天蓋地的研究怎么能對如此顯著的反面證據視而不見,然後,又把一個在本質上就不成立的假設當作不朽的哲理灌輸給學生呢?

在我們看來,我們的統計結論與此前諸多研究的成果是完全矛盾的,這促使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探究矛盾的根源。這些研究收錄在羅聞全和克雷格.麥金利(CraigMacKinlay)合著的《華爾街的非隨機遊走》一書中。經過這番艱苦卓絕的調查研究包括核對統計方法的精確性,對非同步價格(nonsynchronousprice)帶來的潛在偏差進行量化,對不符合隨機遊走假設的數據進行調查,並由此推導出較大的正交叉自相關係數(cross?autocorrelationcoefficient)以及先導/滯後效應(lead?lageffect),我們卻只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儘管我們已經竭盡全力,但卻無法解釋這些違背隨機遊走假設的數據。”

這些研究結果刺激了我們,促使我們對技術分析展開一場更系統的研究,也為實施本書所述的採訪鋪平了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