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50米,胸徑達3米;樹皮深灰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微斜展或微下垂,基部宿存芽鱗向外反曲,小枝常下垂,一年生長枝淡灰黃色,密生短絨毛,微有白粉,二、 三年生枝呈灰色、淡褐灰色或深灰色。葉在長枝上輻射伸展,短枝之葉成簇生狀(每年生出新葉約15-20枚),針形,堅硬,淡綠色或深綠色,春季嫩葉金黃色,長2.5-5厘米,寬1-1.5毫米,上部較寬,先端銳尖,下部漸窄,常成三棱形,稀背脊明顯,葉之腹面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背面4-6條,幼時氣孔線有白粉。雄球花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2-3厘米,徑約1厘米;雌球花卵圓形,長約8毫米,徑約5毫米。球果成熟前淡綠色,微有白粉,熟時紅褐色,卵圓形或寬橢圓形,長7-12厘米,徑5-9厘米,頂端圓鈍,有短梗;中部種鱗扇狀倒三角形,長2.5-4厘米,寬4-6厘米,上部寬圓,邊緣內曲,中部楔狀,下部耳形,基部爪狀,鱗背密生短絨毛;苞鱗短小,翌年成熟;種子近三角狀,種翅寬大,較種子為長,連同種子長2.2-3.7厘米。
生長環境
喜光,稍耐蔭,喜溫暖和涼潤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對過於濕熱的氣候適應能力較差;不耐水濕,較耐乾旱瘠薄,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生長旺盛;淺根系,抗風能力不強;抗煙害能力差,幼葉對二氧化硫和硫化氫極為敏感。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帶。北京、旅順、大連、青島、徐州、上海、南京、杭州、南平、廬山、武漢、長沙、昆明等地已廣泛栽培作庭園樹。
主要價值
邊材白色,心材褐色,紋理通直,材質堅實、緻密而均勻,比重0.56,有樹脂,具香氣,少翹裂, 耐久用。可作建築、橋樑、造船、家具及器具等用,芯材可製作驅蚊的薰香,精油可用於芳香療法。雪松終年常綠,樹形美觀,亦為普遍栽培的庭園樹。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種子在3-5天后即可萌動,以後種子陸續發芽,持續時間在1月余,發芽率可達90%。幼苗出土後,要根據出苗情況,逐漸縮短薄膜覆蓋時間,防止溫度過高灼傷幼苗。扦插育苗,插後約30-50天可形成愈傷組織,待苗木生根後,要逐漸加大透光度。夏插苗在立秋後要逐漸拆除陰棚,進行煉苗。
培育園林綠化用雪松大苗,必須經過移植。無論是播種苗還是扦插苗,移植時必須剔除帶病蟲、機械損傷、發育不健全和無頂芽的苗,按高矮粗細分床分段移植。要根據育苗大小要求和用途,確定移植的次數和株行距。培育高1.5米左右的苗木要移植2次,株行距80厘米左右;培育2米以上的大規格苗木要移植3-4次。移植要求做到分級栽植,不窩根,不失水,栽正-踏實,及時澆足水,支架固定,保證主幹挺立。
繁殖方法
一般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繁殖,可於3月上中旬進行,播種量為75千克/公頃。由於雪松不耐水濕,苗圃地應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沙質壤土。播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乾後即可播種。雪松種子大,一般為點播,株行距5厘米×15 厘米,覆土不必太厚,厚度以蓋住種子不外露為宜。播後架拱棚薄膜覆蓋,以保溫、保濕、防風、防雨淋,促進種子發芽。
扦插繁殖,在春夏兩季均可進行。春季在3月前,夏季以7月下旬較宜。春季插穗取自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插床用透氣良好的沙壤,插後充分澆水,搭雙層棚遮陰。夏季扦插以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插床除加強遮陰外,也要加蓋塑膠薄膜以保持濕度。插前如用生根粉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能促進生根。
植物文化
種加詞“deodara”和英文名“deodar”源自梵語“devadāru”,意為眾神之樹,“deva”指“神”,“dāru”是樹的意思。在印度教中雪松常被視為神樹。雪松也是巴基斯坦的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