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蝙蝠

金色蝙蝠

金色蝙蝠,動物界、翼手目、蝙蝠科,分布在東亞(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南亞(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及阿富汗) 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基本信息

金色蝙蝠

緋鼠耳蝠[ Myotis formosus ( Hodgson , 1835) ] , 又稱麗鼠耳蝠、紅黑鼠耳蝠、菲氏鼠耳蝠、桔色鼠耳蝠或台灣鼠耳蝠, 我國台灣學者稱之為渡瀨氏鼠耳蝠或金黃鼠耳蝠, 該種系1835 年Hodgson 依據尼泊爾標本發表的物種, 初誤定為“台灣蝙蝠”Vespertilio formosa【按:種加詞實為“美麗”之意】, 後歸入鼠耳蝠屬( Myotis) , 隸屬翼手目(Chiroptera) 小蝙蝠亞目(Microchiroptera) 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 蝙蝠亞科(Vespertilioninae) 。文獻記載其分布於我國、尼泊爾、印度、朝鮮、韓國和日本。

形態特徵

緋鼠耳蝠體重10~18 g , 頭體長45~66 mm , 尾長4515~51 mm , 後足長916~12 mm , 耳長15~1816 mm , 前臂長45~55 mm , 翼展200~400 mm。顱全長1717~2311 mm , 基長1517~2013 mm , 顴寬1019~1418 mm , 眶間寬4~512 mm , 上齒列長713~1119 mm , 下齒列長718~1117 mm。體色鮮艷, 體毛橙棕色, 翼膜上底色橙褐色, 掌間具三角形褐色大型的斑塊。背毛長而呈橙褐色, 毛基淺黃色, 毛端黑褐色; 腹面較背面色淺, 與大部分翼膜同為鮮紅褐色。具長卵圓形的耳, 外緣呈黑褐色, 內部棕黃色, 耳屏長而鈍, 具一小基葉; 吻端較長、較尖; 鼻孔黑色, 下唇無縱溝。翼膜背面沿上臂、翼膜腹面和尾膜背面均復有短絨毛。趾具長毛, 爪黑色。頭骨矢狀脊顯著, 顴弓發達。腦顱部高凸而顯, 第2 、3 下門齒齒冠明顯分4 葉。

生活習性

緋鼠耳蝠多棲於闊葉林、竹林、灌木叢中, 營樹棲生活, 有的也居於屋檐、門窗縫, 有時甚至入屋內。

該種以昆蟲為食, 包括鞘翅目(瓢蟲、金龜子等) 、雙翅目(蚊子、蒼蠅等) , 以及鱗翅目(飛蛾等) 。

種群分布

世界範圍

在世界範圍內的分布情況:東亞(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南亞(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及阿富汗) 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

國內分布情況

國內星散分布於騰衝—愛輝一線以東, 北達遼寧桓仁、吉林集安, 南至台灣屏東、廣西金秀, 已知分布於遼寧(桓仁) 、吉林(集安) 、上海、江蘇、浙江(永康) 、安徽(績溪) 、福建(福清) 、台灣(台北市、台南市、苗栗、屏東、基隆、台北縣、雲林、台南縣及台中市、新竹縣、彰化、嘉義縣、台東) 、湖北(神農架) 、湖南、廣西(金秀) 、重慶(沙坪壩、奉節) 、四川(蒲江、華鎣、安縣、宜賓) 、貴州(從江縣) 、陝西(山陽縣) [2-20]

金色蝙蝠金色蝙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