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歷程
1、1939年2月入長沙縣望新泉塘國小,1942年2月轉望新聖和高小。1946年2月升長沙縣聖和中學,1949年2月考入長沙市一中,後轉長郡中學。1951年9月高中畢業,金心懷“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理想,考入湖南醫學院(後相繼更名為湖南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於此求學五年,先後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美籍何德教授,本校潘世窚、羅智質教授指導下研習病理生理學。
2、1956年9月大學畢業,金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理系擔任實習研究員。
3、1958年1月轉入湖南醫學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任助教。其時黨和國家提倡中西醫結合,旨在把中醫中藥和西醫西藥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湖南醫學院黨委據此提出“西醫學習中醫,中西合流創新醫學”的口號,並於1959年2月選拔了52名青年教師和醫生脫產學習中醫。金幸運地與陳國棟、彭潛等老師一起被派往湖南中醫學院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班,脫產學習三年,其間因論文《讀〈傷寒論〉後對表里辨證的認識》反響甚大而被人稱為張仲景“傷寒論學派”傳人 。
4、 1961年9月,金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由時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簽署的畢業證書。畢業後回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工作,系該科創始人和學科帶頭人之一,歷任中醫學教研室副主任、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副所長。
5、1973年晉升為主治醫師、講師,1983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87年晉升為教授、研究員,後擔任碩士生導師。
人物事跡
20世紀60年代末,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開展臨床中西醫結合研究,金與藥劑科合作研製了中草藥抗感染製劑供臨床使用,隨後總結了由黃芩、柴胡、金銀花、魚腥草組成的複方黃芩注射液靜脈給藥治療急性肺炎、肺部感染,據118例療效觀察,痊癒率達60%,好轉率達20%。另外對收治的兩例急性新型因球菌腦膜炎病人,使用自製的大蒜注射液治療,收到了顯著療效,不僅無不良反應,且費用僅為西藥治療的1/10。該治療方法問世後,迅速在神經內科等推廣套用,深受患者歡迎,有力地拓寬了急症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思路,推動了中藥劑型改革。
1977年,金和內科醫師建立了高血壓病專科門診,套用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並總結了150例療效觀察,其中降壓有效率72%、症狀好轉率82%,無不良反應,顯示了良好的套用前景。此後金又不斷總結經驗,採用病癥結合選擇行之有效的結合點,積累了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潰瘍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腦梗塞、蕁麻疹、濕疹及某些疑難病等一系列中西醫結合專病診療經驗,並應邀在第七次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會議、第二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國際傳統醫學論文報告及頒獎大會、日中痛症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上發表演講,向國內外同行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學術思想,有力地推動了國際醫術交流,促進了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
1978年,湖南醫科大學組建中醫基礎立論研究,確定以中醫肝臟本質為研究方向。金隨即從臨床轉入實驗室,潛心中醫基礎立論研究,提出肝臟本質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和同事們一道制定了分段研究中醫肝病症候的長遠計畫。在計畫實施過程中,金運用多年所學的中醫理論及臨床實踐經驗,結合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動物模型,開展了對中醫肝鬱脾虛、肝陽上亢、肝陽化風等病症的系統研究,先後承擔了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五項中藥新藥研究及八項省部級課題的任務,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中醫肝的三類症候病理生理學基礎研究”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肝陽上亢症研究”、“肝內分動症研究”等分別獲1988年、1993年、1994年、2002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廳局級科技進步獎八項。同時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並主編了專著《中醫肝臟象興現代研究與臨床》(2000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肝象學說的發展,獲得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讚譽。
除了承擔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金還先後兼仼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中醫藥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醫學會微量元素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仼委員、湖南省衛生系列高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湖南省新藥評審委員、湖南省第六及第七屆政協委員等職。其本人因在中西醫結合等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先後五次被評為科研先進工作者,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1998年10月應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隆重紀念毛澤東主席‘西醫學習中醫’批示40周年暨‘我和中西醫結合事業’座談會”並作經驗匯報交流,1999年被評為“湖南省名中醫”。
1995年受聘擔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金任參事後,在業務工作繁忙且年高體弱的情況下,仍儘可能地參加參事室組織的活動或調研,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建言獻策,認真履行一名參事應盡的各項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