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蛇[動物]

金環蛇[動物]

金環蛇(學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客家話)、雨傘柄(潮州話)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蛇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 金環蛇和其他環蛇屬的蛇一樣,動作緩慢,不愛攻擊人類,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金環蛇的毒性較其近親銀環蛇弱,但仍然屬劇毒蛇,而數量也較銀環蛇多。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活動於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概述圖參考資料: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圖2:金環蛇 圖2:金環蛇

金環蛇全長983—1,500mm,具有前溝牙。頭呈橢圓形,尾極短,尾略呈三棱形,尾末端鈍圓而略扁,通身呈黑色與黃色相間的少數明顯的棱骨,黑色環紋和黃色環紋幾乎等寬,黃色環紋在體部有20—28環,黑色環紋20—26+3—5。在尾部有3—5環,背鱗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1行鱗片特別大,肛磷完整,尾下鱗片為單行,腹部為灰白色。頭背黑褐色,枕及頸部有污黃色的“∧”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軀幹橫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圓鈍。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頭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鱗片,背鱗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

生活習性

金環蛇 金環蛇

怕見光線,白天往往盤著身體不動,把頭藏於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躍,捕食蜥蜴,魚類,蛙類,鼠類等,並能吞食其它蛇類及蛇蛋。金環蛇性溫順,行動遲緩, 其毒性十分劇烈,但是不主動咬人。金環蛇夜晚活動。

生長繁殖

卵生,5—6月產卵,6—14枚於腐葉下或洞穴中。 孵化期約48日。 雌蛇有護卵的習性。

棲息環境

金環蛇棲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蓋較好的近水處。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雲南省,湖北省;

世界分布:分布於越南,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寮國,緬甸等國。

種群現狀

金環蛇數量野外已極稀少。金環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體浸酒及蛇膽也被用來入藥,長期以來大量被捕殺內銷或出口。導致1997—2007年間,金環蛇的物種數量下降了50%。

保護級別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IUCN):LC(無危)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藥性特徵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呈圓盤形,盤徑14—20cm,頭居中,橢圓形,黑褐色,鼻尖向前不上翹,通體具23—33對黃黑相間的色環,黃黑等寬,體背有明顯脊棱,脊棱鱗片擴大呈六邊形,尾短末端鈍圓。質堅韌。氣腥,味鹹。背鱗鱗片橢圓形,長6.5—7.0mm,寬4.5—5.0mm,黃褐色,上半部邊緣整齊,具8—13個小孔,無中肋,無端窩,表面平滑,透明。背棱脊處鱗片擴大呈六邊形,有孔30—34個,不規則分布於鱗片上半部,也無中肋,無端窩。質韌,不易折斷。氣微,味淡。

顯微鑑別,粉末特徵:淺黃色。①解質鱗片多成小塊片狀。透明無色,鱗片碎片多具黃褐色點、小條狀物,有些碎片上具有小孔。尚可見到具有長棱形紋理的碎片。②橫紋肌纖維較多,近無色,柱狀或呈碎片狀,具有細密的橫紋。③骨碎片近無色,呈不規則碎塊,骨板紋理較明顯,疏密不一。骨陷窩以橢圓比較多,尚有圓形、不規則形。骨小管較不明顯。④表皮碎片黃棕色或黑褐色,表面觀細胞界取不清,由棕色或黑褐色色素顆粒聚集成不規則網狀。其圖像與銀環蛇相同。

化學成份

肉含蛋白質、胺基酸、脂肪及鐵、鋁、鋅、鍶、鈦、錳、釩、銅、鋇等21種微量元素。血清中含假膽鹼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

蛇毒中含有藍環蛇毒素(caeruleotoxin),這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酸性蛋白,還含有金環蛇毒素(bungarus fasciatus toxin)A、B。蛇油中含有脂肪酸和甾醇,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等;甾醇主要有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藥理作用

1.對外周神經的作用,用羥甲基纖維素柱層析從金環蛇毒中分離出門個蛋白組分,其中5個組分是毒性較大的致死成分(4mg/kg腹腔注射可致小鼠死亡)。在這5個組分中,Ⅻ、XIV是神經毒,Ⅺ、Ⅻ、XV是心臟毒。神經毒組分Ⅻ能阻斷大鼠、小雞、蛙神經肌肉標本的突觸傳遞,標本對乙醇膽鹼的反應消失,對直接刺激以及對高濃度氯化鉀的反應沒有減少,神經末梢乙酸膽鹼的釋放量無顯著改變;使蛙腹直肌乙酸膽鹼量效曲線平行有移,溴新斯的明可以對抗這種作用。組分XIV的作用與組分Ⅻ相似。提示組分Ⅻ、XIV是作用於終極後膜的神經毒。其後證明組分Ⅸ也能阻斷小雞頸二腹肌神經肌肉接頭傳遞,並使蛙縫匠肌終板電位、微終板電位振幅逐漸減小,最後完全消失,但不影響微終板電位的發放頻率,也不影響肌纖維的靜息膜電位。提示組分Ⅸ也是作用於突觸後膜的神經毒。後又進一步證明,組分IX與通常的蛇毒突觸後神經毒不同,對蛙腹直肌的乙酸膽鹼量效曲線呈現非競爭性抑制,在有溴新斯的明存在時,高濃度乙酸膽鹼使腹直肌產生相反的效應,對125I標記的眼鏡蛇神經毒與電紹電器官膜碎片的結合無顯著影響,套用電壓固定技術證明,組分Ⅸ能抑制終板電流,最後使其完全消失,且能縮短終板電流的半衰期,增加衰減速率常數α值,對終板電流的平衡電位無顯著影響。提示組分Ⅸ是通過乙酸膽鹼受體以外的作用方式產生阻斷作用的,作用部位可能在終極離子通道。

2.對心臟的作用大鼠離體心臟加入金環蛇全毒,組分Ⅻ或XV均使心臟攣縮,心臟停止於收縮期,組分Ⅸ對心臟作用較弱,加入心臟1mg後,使心肌攣縮,心臟收縮幅度降低,心律失常。金環蛇毒對心肌的毒性與眼鏡蛇毒相似。唯對心肌損害出現較遲。中毒停跳的心臟雖經生理鹽水多次沖洗也難以使之恢復跳動。抗蛇毒血清對已結合於心肌的心臟毒也難起解毒作用。故有人認為心臟毒素對心肌作用是不可逆的。

3.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採用坡甲基纖維素一交聯葡聚糖C-50(CM-sephadex C-50)柱色譜分離金環蛇原毒得16個峰,其中組分I有促進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原毒及組分VII-XIV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組分Ⅺ對ADP、花生四烯酸A23187,及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別為 68.8μg/ml,10.0μg/ml和6.3μg/ml,但對血小板5-羥色胺的釋放無明顯影響。

4.其他作用金環蛇全毒、組分XI、XII及XV在5×1O(-5)g/ml濃度時,對小雞頓二腹肌均表現有興奮作用,肌肉攣縮,最後痙攣性麻痹。用全毒、組分XI、XII、XV的1%生理鹽水溶液湧入兔眼結合膜囊,全毒和組分XV在滴眼後30min即可見結合膜明顯充血水腫,角膜變法;組分Ⅻ滴30min結合膜充則腫;組分Ⅻ起效較慢,滴眼後1h才出現結合膜充血水腫。組分XV和全毒與豚鼠紅細胞分別孵有20min和2h出現完全溶血,而組分Ⅸ和Ⅻ孵育4h未見明顯溶血。

麻醉大鼠靜注全毒2—3mg/kg,呼吸頻率變化不大,後期呼吸變淺,最終停止;血壓先有一急促下降,2min左右回升,隨後是進行性血壓下降。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不能使血壓回升,動物仍因循環衰竭死亡。靜注組分Ⅻ0.4mg/kg,大鼠啊頻率及幅度逐漸下降,血壓跟隨下降,自主呼吸停止後即給予人工呼吸,血壓迅速回升,並維持在較高水平。大鼠小腦延髓池注入組分Ⅻ之後,未出現呼吸衰竭。表明其引起的呼吸麻痹是外周性的,對呼吸中樞沒有直接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全毒的LD50,為1.49mg/kg,組分XIII的LD50為0.40mg/kg。注射全毒後,小鼠最初表現為活動及攝食減少,繼而呼吸深慢,腹式呼吸明顯,最後呼吸更慢且淺弱,嘴唇及尾部顯著紫組,大多在5-10h內死亡。組分XIII的主要中毒症狀與全毒相同,大多在2—5h內死亡。另有報導小鼠腹腔注射金環蛇原毒的 LD50為1.5+/-0.2mg/kg,組分Ⅺ則為8.0+/-1.3mg/kg,其毒性比原毒小得多。

飼養管理

仔蛇的飼養管理

金環蛇[動物] 金環蛇[動物]

幼蛇卵化出殼後可放在15℃以上的蛇箱內飼養,一般10日以內靠卵黃維持自體營養,不需餵食,只需餵給清潔飲水就可以了。10日以後才開始少量覓食。一般投放一些碎的鮮黃鱔、泥鰍等優質易消化的食料,對體弱不吃食的蛇可用注射器或洗耳球等工具灌餵一些流體食物。幼蛇的耐飢能力很強,20天不採食,只要保證有足夠的飲水一般是不會餓死的;如果不飲水則會渴死。但人工飼養要儘可能提前開食,以利其生長發育和繁殖。幼蛇飼養應與成蛇和其他不同種的蛇分開,不能混養,要按品種、大小分開飼養,以防成蛇吞食仔蛇和蛇吃蛇及相互咬斗傷亡。仔蛇飼養遇到低溫天氣可用200瓦電燈加溫或把粗糠放到蛇房內以防寒。飼養過程中應經常更換飼料池中的水和蛇窩內的墊料,及時清除殘餘飼用動物屍體與糞便,並要定期消毒,保持蛇園環境衛生。平時應注意蛇的活動、採食、飲水和精神狀態,發現病蛇及時捕出隔離治療。此外,還應注意防止蛇的天敵的危害。

成蛇的飼養管理

金環蛇成蛇的食料可採取在蛇園內養蛙類、蜥蜴類供其自由捕食。平時可捕些蛙類放入蛇園內,以彌補飼料的不足。每年3月初金環蛇出蟄後身體虛弱,需要大量養分補充身體。11月份以後氣溫下降,10℃以下,便入蟄冬眠,金環蛇在入蟄之前也需要積累大量養料以備維持冬眠時期營養消耗的需要。為了滿足金環蛇在上述兩個採食高峰期對營養的需要,每天傍晚在金環蛇出窩活動前在園內投放小白鼠等鼠類或在飼養池內放些新鮮的泥鰍、鱔等其他魚類。數量以吃完不剩為準,儘量做到多餵、餵飽。金環蛇是變溫動物,11月份以後氣溫下降,金環蛇越冬時要注意保溫,要把經太陽曬過的細土填入蛇窩內,使蛇窩中溫度保持在11~13℃左右,相對濕度在10%左右,確保蛇類安全越冬。越冬以後可將冬眠初醒蛇從蛇窩捕離到窩外曬3小時左右太陽,進行日光浴以增強體質。夏天炎熱蛇園內飼養池和飼料池上要搭遮蔭棚,避免池水被曬熱,造成蛇和活的飼料動物死亡。為了預防蛇病,要嚴格搞好蛇園的衛生,剩餘食物與蛇糞要及時清除,食具和用具要經常消毒。預防發生疾病。此外,要加強蛇園的安全管理,防止蛇外逃和蛇的天敵危害。

寄生蟲病防治

金環蛇體內有多種寄生蟲。寄生蟲病輕的會削弱體質,引起其它疾病,嚴重的常直接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

1. 裂頭蚴是絛蟲的幼蟲,蛇類是孟氏裂頭絛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裂頭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對蛇類危害不大。

若裂頭蚴寄生在蛇體表皮下,可用利刀剖開皮膚取出,然後在傷口塗1%~2%碘酊。裂頭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專門治療,可在治其它寄生蟲時附帶治療。

2.鞭節舌蟲寄生於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體重0.01克給藥,連續灌胃3天。

3.棒線蟲 寄生於肺泡腔內,多時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爛而死。

治療用四咪唑,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灌服。

4.異雙盤吸蟲寄生於蛇的膽囊中。

5.蜱虱是由籠舍及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蜱虱可使蛇體血清蛋白減少,並傳播病原體,給宿主帶來強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導致發生全身性疾病。

蜱虱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圍的凹陷處、咽喉部及泄殖腔周圍。一旦在蛇體上發現蜱虱,就必須不斷治療,對接觸過病蛇的蛇也應全面治療。蛇體浸在水中數分鐘後即可從水中發現蜱虱,據此可判斷蛇體表有無蜱虱寄生蟲。

有鱗目分類導航

蛇亞目| 真蛇下目| 盲蛇下目| 眼鏡蛇科| 海蛇科| 巨蜥科| 滄龍科| 異蜥科| 美洲鬣蜥科| 飛蜥科| 鬣蜥科| 游蛇科 | 瘰鱗蛇科| 蛇蜥科| 雙足蜥科| 瞼虎科| 壁虎科| 蜥蜴科| 石龍子科| 鱷蜥科| 蝰科| 閃鱗蛇科 |

世界上最致命的五大毒蛇

在一般人眼中,毒蛇是一個可以致人於死命陰險、毒辣的可怕的怪物。而根據研究調查顯示其實全世界3000多種毒蛇中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另外的85%則是對人體無害。今天互動百科所介紹的這五大毒物,其實也稱的上是毒物界的殺手代表,它們為何如此的危險致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識、見識。

大班蛇| 菲律賓眼鏡蛇| 金環蛇| 眼鏡王蛇| 黑曼巴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