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全稱是大興安嶺林業局西林吉林業支局金溝林場。所謂金溝指的就是胭脂溝,原為黃金生產區。金溝林場地處東經122度09分,北緯53度17分,位於西林吉林業局北部,老溝河中上游。東接河灣林場,南靠前哨林場,西與洛古河施業區接壤,北與漠河林場交界。林場施業區面積54 055公頃,森林面積4683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4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6.6%。1975年,在門都里建場,原名反修林場。林場內有胭脂溝、李金鏞祠堂等旅遊景點。
林場書記:鄭奎明
場長:張建成
郵編:165300
區號:0457
歷史沿革
1976年,改名金溝林場,是西林吉林業局主伐林場之一。
1991年,實行“三總量”管理,限額採伐。年生產木材6.62萬立方米。
1996年,林場主伐生產全部轉向富克山施業區。
1998年,國家實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木材產量調減,年生產木材5.48萬立方米。加強林業資源管護,成立管護隊,管護面積52 960公頃,管護人員143人。
1999年,改革企業經營機制,設備有償轉讓林場職工,轉讓運材汽車、J一50、運材拖車等設備30台。對商店、糧店、職工食堂、衛生所、浴池、檢修所等進行剝離,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市場化經營。實行家庭作業組承包制,成立家庭作業組19個。
2000年後,林場職工一部分搬遷到縣城居住,留下的是轉化為防護人員,部分職工到境外開展採伐林木,林場內樹木停止砍伐。
2002年,國家在此地設定自然保護區,恢復因1987年5·6大火造成的生態損失。
2005年,承擔赴俄羅斯赤塔州境外採伐任務,完成木材採伐4.73萬立方米,創利潤215萬元。
廢棄礦區阻擋大火
距漠河縣城約50公里的金溝林場,顧名思義就是盛產黃金的地方,當年李金鏞奉慈禧太后諭旨,在金溝這個地方開採黃金而得名,原來金溝叫胭脂溝。進入金溝林場場部,左側東山腳下胭脂溝的荒涼和右側東山參天樟子松林形成了一路兩重天的不同景象。天然松林間,一條人工修造的水泥台階伸展到密林深處。順階而上,一塊豁然開朗的百餘平方米平地上,建有面向金溝、背朝青山的飛檐斗拱的小祠堂,上書五個金字:李金鏞祠堂。祠堂內的陳設非常簡單,一幅李金鏞身穿清朝官服的畫像,一張供案和李金鏞及宋小濂等三人的生平敘述展板。
李金鏞,原籍江蘇無錫人,原是李鴻章淮軍帳下的軍需官,後來得了諭旨開採金礦,為了辦好這件差,輾轉上海、天津等地尋找礦師,並不顧開採條件的艱苦和氣候的惡劣建礦採金,後積勞成疾病故。
當地人對李金鏞滿懷感激之情,原因竟然是20年前的那場大火燒到了金溝,金礦開掘的寬約200米、長達數公里的廢棄礦區,讓古蓮北上的火頭到此因沒有可燒之物而止步。
自然地理
位於北極村和漠河縣城之間,漠河縣城北大約40公里,北極村南32公里。
山脈:林場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屬於低山丘陵,平均坡度20°。南部屬於坡麓漫崗,平均坡度7°,海拔高度217—437米。地域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8公里。
水系:施業區內水源豐富,主要河流有2條,終年流淌不斷。二道歐根河貫穿地域南北,歐根河在境南流過,均屬松花江水系呼蘭河支流。歐根河流程50公里,途徑發展鄉、同樂鄉、致富鄉、最後流入呼蘭河。
氣候:金溝林場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降水集中,氣候溫暖濕潤,春秋兩季天氣多變。年平均氣溫1.7℃,最高氣溫30℃,最低氣溫-40℃,全年無霜期100—115天,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576小時,年有效積溫2100℃。
土壤:有3個土類,7個土種。以黑土為主,占總面積85.8%;其次是暗棕壤占9.8%;再次是草甸土占4.4%。黑土中以薄層白漿化黑土為主,其次是中層草甸黑土;暗棕壤為砂質底暗棕壤;草甸土主要有薄層草甸土、中層潛育草甸土、薄層潛育草甸土、厚層潛育草甸土。土壤肥沃,有機質多為一級水平。
植被:屬於小興安嶺南麓,主要喬木樹種有山楊、白樺、黑樺、椴樹、榆樹、柞樹、色樹、落葉松等20餘種,灌木有榛子、旱柳、胡枝子等近百種,草本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中草藥有黨參、黃芪、刺五加等;山野菜有薇菜、猴腿蕨等;藤本類有山葡萄等10餘種;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猴頭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馬鹿、黃鼬、香鼠、狐狸、熊、狼、兔、野豬等。
社會經濟
林場現有職工113人,其中幹部20人,工人93人,總人口480人。有木材加工廠、經警隊、生產工段、苗圃等生產單位和學校、商店、衛生所等服務行業。固定資產350萬元。有2020S北京吉普車1台,801電台2台,對講機4台、兩輪摩托3台,34米高鐵架防火瞭望塔1座,風力滅火機20台,木旋加工工具機8台,削片機1台。年創產值460萬元,上繳利稅95萬元。施業區內有林區公路84.5公里,公路密度為4.1米/公頃,有客車往返其間,交通方便。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20631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0390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1422公頃,疏林地55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219公頃,無林地7676公頃,苗圃18公頃。森林總蓄積1204782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3%。
森林資源類型
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9012公頃,總蓄積1123737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8.9%和93.3%。主要林分類型有軟闊混交林5113公頃,蓄積695395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56.7%和61.9%;硬闊混交林57公頃,蓄積6736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0.6%和0.6%;山楊、白樺林面積3179公頃,蓄積325418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35.3%和29.0%;椴樹林面積122公頃,蓄積15201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 1.4%和1.3%;柞樹林面積541公頃,蓄積80987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6%和7.2%。人工林面積2410公頃,蓄積81045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1.1%和6.7%。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2214公頃,蓄積76935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1.9%和94.9%;樟子松純林61公頃,蓄積3421立方米,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5%和4.2%;紅松林120公頃,蓄積689立方米,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0%和0.9%;人工珍貴硬闊林15公頃,占森林面積的0.6%。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
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界定公益林14753公頃,占林業用地的72.4%。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7396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6.1%。區劃界定商品林面積5637公頃,占林業用地27.6%。
生產建設
林場始建於1972年,4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60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18000立方米;更新面積2410公頃;每年幼、中齡林撫育100公頃以上,造林350公頃,每年育苗9公頃,產成苗200萬株以上,品種有樟子松、落葉松、雲杉、楊苗等。
場辦加工廠主要生產木旋家具及工具把等,年利潤10餘萬元。利用採伐所剩梢頭木進行削片,每年可削7000—8000袋,創產值5—6萬元。
綠色農業基地310多公頃,年生產大豆60萬公斤,另外在林場的扶持下,職工養豬300頭,養羊300隻,養鴨500隻,養雞1500隻,養蜂350箱,養魚水面達8公頃;年產平菇25萬公斤;林場還開發引進種植亞麻、平貝等特色經濟作物,幫助職工致富。
林場建磚木結構建築1.5萬平方米,並建1座瞭望塔,各種車輛20餘台,場區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腦、程控電話等設施。
發展方向
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總體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整體效益。
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組織、有計畫地對山野菜、中草藥、蘑菇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業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特色經濟作物,創出品牌。
生態旅遊建設
在省級自然保護區中開發建設一條旅遊專線,逐步建成生態森林公園;積極探索合作,招商引資,開發建設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創建大型綠色農業基地,種植綠色食品,開創新品牌來投放市場,並同時發展中草藥、亞麻等經濟作物種植。
一是抓好防火護資源。林場對班子成員包片、黨員包段包點制度進行再細化、再部署,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強化撲火隊伍建設,發揮黨小組一線凝聚示範作用,開展集中培訓、定期舉行模擬演練,進一步提高撲火隊伍的應急水平和實戰能力。廣大黨員在防火工作中樹形象、爭先鋒,帶頭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在防火宣傳教育、“三清”、專項巡查等工作中想在前、乾在先,落實責任追究制度,消除管理盲區,重點地段、重要路口都有黨員的身影,確保防火工作不出紕漏。
二是精心管理保資源。金溝施業區是國家自然保護區,屬禁伐區。施業區內道路縱橫,資源管護工作十分艱巨。為保證國家森林資源不受破壞,林場結合全區“綠箭”行動,一手抓防火,一手抓資源保護。採取專人負責、專人巡護、專線巡查的方式,嚴查過往車輛,嚴格控制作業點和施工點的破壞資源行為,杜絕伐新材燒好材的現象。為保護好森林資源,使該項工作提檔升級,林場主管領導、包片領導每月巡查不少於4次,責任人巡查不少於6次。通過林場上下齊抓共管,有效地保護了國家森林資源,今年以來未發生過一起森林盜伐案件。
三是營林生產增資源。林場黨總支抓住新增營林任務的有利契機,組織黨員、業務骨幹學習新增項目的操作規程,開展崗上業務知識大比武和“林場發展我有責,我為林場獻計策”活動,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並在營林工作中實行 “三級負責”制度,即營林技術員對營林主任負責,營林主任對場長負責,人人職責明確,層層落實到位。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和有效執行科學的制度,保證了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截至目前,營林生產一季度的常規撫育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