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址簡介
金溝官莊團支部舊址位於莒南縣筵賓鎮金溝官莊村。1990年3月20日,經共青團山東省委決定:在莒南縣金溝官莊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紀念標誌。在共青團山東省委、中共臨沂地委、中共莒南縣委的共同努力下,該紀念碑於1990年4月26日建成。紀念碑由主碑和側碑兩部分組成,整個紀念碑的整體造型象一個山東的“山”字,中間主碑象一個阿拉伯數字“1”,象徵著山東第一的意思。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由來
1946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央關於建立民主青年團的提議》,要求各解放區試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作為新時期青年運動的核心。她的任務是:同民主青年聯合會配合起來,團結全國廣大青年,為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鬥爭。1946年12月初,根據黨中央的建議,中共華東局和濱海地委、莒南縣委派魯釗(省青聯組織部長)、張明曉(濱海區青聯主任)、楊榮生(莒南縣表聯主任)等同志組成工作組到溝頭區(現筵賓鄉)金溝官莊搞建團試點。1946年12月24日山東第一個團支部在金溝官莊村正式成立了。
團支部成立的史實經過
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根據革命形勢和任務的變化,於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由任弼時同志主持,朱德、徐特立、林伯渠、陸定一、習仲勛、胡喬木等同志參加,兩次開會討論建團問題。同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央關於建立民主青年團的提議》,要求各解放區試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作為新時期青年運動的核心。她的任務是:同民主青年聯合會配合起來,團結全國廣大青年,為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鬥爭。1946年12月初,根據黨中央的建議,中共華東局和濱海地委、莒南縣委派魯釗(省青聯組織部長)、張明曉(濱海區青聯主任)、楊榮生(莒南縣青聯主任)等同志組成工作組到溝頭區(現筵賓鎮)金溝官莊搞建團試點。 金溝官莊位於莒南西部,是抗戰初期解放的老根據地村莊之一,有著紮實的民眾基礎。1942年村里成立了青救會,組織了青抗先,他們堅持邊沿區的反“掃蕩”鬥爭,配合主力打擊敵人。村里還辦起冬學、識字班,成立了莊戶劇團。1946年這個村被評為濱海區農村文化建設先進村,村青救會長紀丕福被選為全縣特等學習模範,被稱為“中了狀元的苦命孩子”。 工作組入村後向黨支部傳達了中央關於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建議,請明了建團的意義和團組織的性質、任務與黨的關係等。支部的同志聽後十分贊成,興奮地說:“有了這樣一個先進的青年組織,就更利於開展青年工作了”。接著回顧了抗戰以來青年所起的作用,分析了青年工作的現狀,排列了在各項工作中湧現的青年積極分子,研究了發展團員、建立組織的方法步驟,並決定讓紀丕福具體協助工作組抓好這項工作。 為了搞好發展團員和建立團組織的工作,工作組對青年進行新青團的知識開和形勢、任務、理想前途等教育。青年們感到新青團是一個代表青年利益的先進組織,都表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加入這個組織。 1946年12月24日山東第一個團支部正式成立了。這天晚上,在董考家的西堂屋裡首批發展了12名團員,舉行了入團儀式,成立了團支部,選舉了紀丕福任團支部主席(團支部書記),紀丕祥、韓玉強、紀新美為團支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