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海之歌》由田培良所著,歷盡病痛的折磨,卻依然笑對人生;
面對生命的挑戰,毅然選擇了拼搏與奉獻,他以超人的毅力創造了生命和事業的奇蹟,展現了新時代知識分子的崇高境界。
他就是草原保爾——金海。
作者簡介
田培良,新中國的同齡人。祖籍山西,生於內蒙,長於內蒙。走出校門後,當過農民、當過工人、當過供銷社主任、兼過武裝部政委,可謂工農商學兵,無一遺漏。步入仕途後,當過秘書,也當過秘書長;當過支部書記、總支書記、黨委書記,也當過縣委書記;當過菜辦主任、財辦主任、土地局長、發改委主任,也當過政府辦公廳主任。
五十歲後,淡出官場,專與文字為伴。
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實踐雜誌社副總編(正廳級),編審,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入學/001
1 沙窩子裡走來的年輕人/002
2 “失奶的孩子”/009
3 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011
第二章 熱戀/019
4 你能做我的妻子嗎/020
5 頭一回約會就哭了個一塌糊塗/024
6 青冢暢想曲/030
第三章 留校/037
7 跟“死人”打交道你樂意嗎/038
8 一輩子的大事.本該辦得圓滿些/046
9 搞歷史.全憑史料說話/049
第四章 書蟲/053
10 我林娜就做你金桑的終身“保姆”吧/054
11 孩子打破了他們的平靜/057
12 那就夫唱婦隨吧/062
第五章 較真/069
13 任何人概莫能外/070
14 朋友們眼中的“金胖子” /073
15 那是段特別開心的日子/078
第六章 黑障/085
16 一定要給我頂住/086
17 癌症病人大都是嚇死的/091
18 硬硬錚錚站起來.樂樂呵呵活下去/094
第七章 堅持/101
19 講不成課咱們就搞研究/102
20 博士論文是這樣寫成的/105
21 最值得慶賀的兩件事/112
第八章 春蠶/119
22 我至少可以做只蠶吧/120
23 甚時候招呼我甚時候到/123
24 這就是金海的人品/130
第九章 蠟炬/137
25 航標燈/138
26 蠟淚不多了,得抓緊/143
27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147
第十章 榜樣/155
28 沒有一封信是金海寫的/156
29 部長說話了/164
30 報告團所到之處/170
第十一章 牽掛/175
31 感覺不對勁了/176
32 託付/181
33 遺憾,最大的遺憾/185
第十二章 英雄/191
34 草原上的當代保爾/192
35 他就是英雄,新時代的英雄/196
36 在那長滿艾草的山坡上/201
文摘
一入學就受到老師、同學的熱情歡迎,吃的、住的都安排得那么周到,這讓頭一回出遠門的金海感到分外地高興。
當晚熄燈後,同屋的幾個同學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唯有金海,躺在那裡翻來覆去睡不著,越躺心越亮。他的思緒又回到了他的家鄉,回到了他的達來柴登。
達來柴登是金海的出生地,那地方歸伊克昭盟烏審旗沙爾利格蘇木管轄,是一個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達來柴登在毛烏素沙漠的南端,一出家門就是大大小小的沙窩子,稍微平緩些的地方,長滿了牛羊愛吃的芨芨草和艾草。夏秋時節,趕上雨水多的時候,山坡上綠綠的,再加上一卜一卜的椽柳,也還很有些看頭。據說這裡住過一位名叫“達來”的人,村子的名字就是跟上這人叫下來的。至於這個人是乾什麼的,誰也說不清,反正一輩傳一輩,一直叫到現在。
從達來柴登再往南,走不多遠就是美麗的巴圖灣,巴圖灣的旁邊是著名的統萬城;再往南,就進入陝北靖邊的地界了。
達來柴登這一帶,正好位於蒙陝兩省的交界處,別看地勢偏,卻也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發生過不少驚天動地的大事。這讓少年金海從小就記熟了他們的名字。
住在達來柴登的人們,世世代代以放牧為生,間或也種些玉米、糜子和土豆,量不大,主要是自己食用。
一九五五年初冬的一個夜晚,金海就出生在達來柴登一個普通的牧民家。那天按公曆是十一月十一日,農曆是九月二十七。他的父親叫寶日其勞,母親叫烏斯哈勒,都是土生土長的蒙古人。金海出生那年,父親已經三十歲了,母親小父親九歲,二十剛出頭。
金海的名字是他父親起的,叫“阿拉騰達來”,是蒙名,譯成漢語就是“金色的大海”,簡稱“金海”。小時候,人們都叫他“阿拉騰達來”;後來上了學,漸漸叫成了“金海”,“阿拉騰達來”反倒很少有人叫了。
金海是八歲上的學,學校在沙爾利格,離他們達來柴登有十五六里。路太遠,金海只能住校。八歲的孩子就離開父母在外面獨立生活,這使金海從小就養成了自立的習慣,洗衣、做飯,都是他自己乾。
沙爾利格國小是公社的中心國小,蒙漢合校。金海上的是蒙文班,國小六年全部是蒙語授課。國小畢業後,要想上個好一點的國中,就得到幾十里外的陶利中學或者更遠的嘎魯圖中學去,那得支付很高的生活費,金海家窮,拿不起。這時沙爾利格學校正好開設了“戴帽子”國中,有漢語授課,這正中金海的意。他怕跟不上,主動退了兩級,跟著漢文班的同學從頭學習漢語。這樣,等三年後國中畢業,他在這個學校就整整上了十一年。入學的時候八歲,一趕畢業,已經十九歲了。雖然多上了兩年,但對金海來說,卻益處多多。一九七四年他從這所“戴帽子”中學畢業時,不光蒙語好,漢語也不錯,成了“蒙漢兼通”,這讓很多同學羨慕不已。
國中畢業後的金海考上了嘎魯圖中學,他要在那裡接著讀高中。那是全旗最好的中學。
那年的暑假金海沒有回達來柴登,他留在了沙爾利格,和他的表弟奇開福以及另一個叫做特古斯的同學給學校脫了一假期的土坯。假期結束的時候,他們每人拿到了一百四十多元的工錢。在一九七四年,這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除過支付開學的費用,還有一多半的結餘。金海把餘下的錢一分不剩地交給了父母。 兩年的高中學習很快就結束了。高中畢業後的金海回到了達來柴登。回到達來柴登的金海沒有接父親手裡的那根放羊鞭,而是接過了民辦國小的教鞭。
他們達來柴登是個自然村,當時還是大集體。按大集體的體制,自然村屬於生產小隊,生產小隊歸大隊管。管他們的那個大隊叫紅旗大隊。紅旗大隊辦了所民辦國小,也有一百多名學生,五個班級,八九個教師。學校缺教師,就把畢業不久的回鄉青年金海請去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