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菴[四川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菴]

金沙菴[四川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菴]

金沙庵位於成都市北門灶君廟街街口,座北朝南。據民國十三年編《重修成都縣誌》載,始建於清代初期,內供奉著華光菩薩,由此得名為華光寺。乾隆戊戍年由寂成比丘尼培修並改稱今名。同治七年信土集資由普德比丘尼重建,添修兩重殿,並成立重正殿及東西兩廊配房等古建築,占地4.2畝(2799.12m2),建築面513.86m2,儼然是規模謹嚴的一座寺院。內有明萬曆二年鑄的燔爐一個。

基本信息

簡介

金沙庵金沙庵
金沙庵位於成都市北門灶君廟街街口,座北朝南。據民國十三年編《重修成都縣誌》載,始建於清代初期,內供奉著華光菩薩,由此得名為華光寺。乾隆戊戍年由寂成比丘尼培修並改稱今名。同治七年信土集資由普德比丘尼重建,添修兩重殿,並成立重正殿及東西兩廊配房等古建築,占地4.2畝(2799.12m2),建築面513.86m2,儼然是規模謹嚴的一座寺院。內有明萬曆二年鑄的燔爐一個。

清代同治年間文殊院方丈乘之和尚手書“金沙庵”三個斗大的金黃色字匾高掛在金沙庵大門匾塊上,長為2.2米,寬為0.4米。匾的下面一副對聯:上聯“解脫六米常住蓮花法界”,下聯“修持八敬安居水月道腸”。至今仍光彩奪目。兩道吊檐雕刻著二條金龍及各種各樣的花紋歷歷在目。房上有一對封火牆遙望可見。下面一對小巧玲瓏的石獅毀於文革,倖存下古青石台1對,上雕有花草。進入第一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塑像,右為文殊菩薩,左為普賢菩薩,背面是韋馱菩薩,第一殿與第二殿之間是一個小天井,其中一個三足鼎立的燔爐系明代萬曆二年所鑄,上為園口直徑為1米,兩條騰飛的龍圍繞於爐的一周,三足是龍爪,不幸毀於文革。第二殿供奉著華光菩薩,已毀。第三重殿內供奉著十八臂觀音菩薩塑像,背面是阿彌陀佛及西方鏡,後面為花園。現有一塊長為2.2米,寬0.9米的石碑,相傳為清代初期所存,當時上有字跡,可不清楚,到了清末上面的字跡因年代久遠全風化了。

金沙庵這個華光寺,乾隆年間始修,大殿內原供奉一尊泥塑的千手觀音,觀音手捧金沙,傳說曾在同治初年顯瑞滅火,故同治三年擴建時,為紀念觀音大士的功德,更名華光寺為金沙庵.金沙庵占地約五畝,殿宇三重,供奉有彌勒、文殊、普賢、觀音、韋陀、釋迦等菩薩像.山門兩側有兩扇圓形拱門直通大殿.大雄寶殿系清代木結構建築,造型優美,結構嚴謹.殿門上的清代古匾,工藝考究,供具呈設古色古香.金沙庵原系子孫廟,有僧眾十餘,從寂成比丘尼創建至今,共傳十三代,初創至今,歷代不乏有成就者,就近代而言,首推隆安法師、又能淨法師、能潛法師.在又能淨法師的倡導下,子孫廟改為十方叢林,接納各地來此修學的尼眾.金沙庵這座古剎,經歷了幾百年滄桑之後,仍靜靜地座落在鬧市,古老的山門,幽雅別致的庭院,與草市街現代建築和繁華景象形成強烈的反差,使人有一種清心滌慮的感覺,仿佛置身於一片清涼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