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風景區

金殿風景區

金殿是一個道教宮觀群,除太和殿外,曾有三宮十殿。 金殿主神奉真武,因此在建築布局,造像等方面,皆與教義,真武有關。 因此金殿內陳列七星劍,七星旗,都是真武的專用法器。

簡介

昆明城東約七公里外的鳴鳳山上,有一座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純銅鑄造的殿宇,俗稱金殿,又稱銅瓦寺。

銅殿座落在太和宮中,太和宮似一個精巧玲瓏的紫禁城,有城牆城樓宮門環護,這座銅殿置於兩層正方型的石砌高台上,第一層台基地面用大理石輔砌,底部須彌座用白色花崗石砌築,圍欄刻有花木鳥獸,蟠龍雲紋以及二十四孝圖的浮雕;第二層台基全用大理石鋪鑲,雕有龍飛雲際、麒麟歡躍等圖案。

銅殿的整個建築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的中國木結構古典建築,結構嚴謹,連結精密,渾然一體,銅殿高6.7米,深6.2米,重約256噸。殿宇四角由四根盤龍方柱承托。殿身有十六根圓柱支撐。殿壁由36塊雕花格扇加坊拼成,其中前後壁各10塊,左右壁各8塊。每塊格扇上,花紋均為互相聯綴的圖形。中嵌11個變形壽字;中段為花草魚蟲紋,下段多作圓 形的雲龍圖,一部分作六形麒麟圖。這些花紋雕飾,圖象生動,布局和諧,線條柔和,鑄造極其精美。

殿中供鎏金神像五尊。中為真武帝君,披髮跣足,著袍襯鎧,扶膝端坐;側塑金童持卷,玉女捧印;兩旁水火二將,似飽經沙場老將,衣紋鎧甲,雕鏤精細,質感強,人物表情多人世味,比莊嚴端坐的真武更見傳神。殿中神像、供桌、桌圍和幃幔均用銅製。殿宇四角高挑的四根金龍盤柱,托舉著八方形金龍藻井。藻井上面的正中大樑上,刻雕著“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殿內所有神像、龍柱、藻井、大梁以及殿壁,都曾貼以金箔,至今仍有部位留有金黃的殘輝。

建築特點

殿前平台兩側,立著兩座銅亭,亭內有威武的護神銅像;右前豎著一面日月七星旗,三角形旗面上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字樣。這約十米高的黑色旗軒及旗幟也均為純銅所制。金殿是一個道教宮觀群,除太和殿外,曾有三宮十殿。整個建築群的布局藝術,是我國歷代建築大師經過千百年實踐探索總結出來的一套四字訣,即“放、收、揚、抑。”

放:從山腳孔衢石牌坊到三天門這一段是“放”字部分。這一路山開中闊林木無邊,三座天門疏朗相間,沿山而立,人行其間,但覺山之大,天之高,木之深,無拘無束,輕鬆怡然,心情開放。

收:過了三天門,經過欞星門,便進入太和宮。空間頓時收縮。兩廂是配殿,構成一個四合院,人行其間,視線、神情亦隨之收斂,而庭院森森,使人油然而生肅穆之感。

揚:離開四合院,登高進入紫禁城,空間急劇收縮,人們的視線和全部注意力只能聚焦於矗立於白玉高台之上的銅殿。在這座舍瓦雕甍,飛檐翹角,莊重威嚴,儀態萬千的偉大建築前,不禁使人產生崇敬,頌揚之情。

抑:止也,到此結束,但餘味不盡。出紫禁城,有曲徑迴廊,讓你徐徐而出,一則舒緩在大殿神像前的拘謹心情,一則回味庭園花樹,使人戀戀不捨,直至離去。如此布局,猶如首節奏鮮明而美妙的樂曲。

金殿主神奉真武,因此在建築布局,造像等方面,皆與教義,真武有關。真武又稱玄武,玄武本是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宋時避諱,與真武合而為一,成為北方大神,真武便成了他的名號。二十八宿的北斗七星也成了真武的標誌。因此金殿內陳列七星劍,七星旗,都是真武的專用法器。據五行說,北方尚黑,故真武黑衣,皂旗

從山腳進入石牌坊後,蹬上七十二級台階,就到了一天門,二、三天門之間,各相距三十六級台階,暗喻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按《道藏》載,地煞天罡皆在七星區域內,都是玄武屬下,因此,當步入地煞天罡時,意味著進入真武大帝的法門了。

三座天門表示道教最高的境界,即三十三天之上的三清天。三座天門暗喻人們只要不畏艱苦,攀登求道就能進入最高仙境。

進入太和宮前有一座欞星門,欞星亦稱天回星,道觀用欞星門其義在於,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

景區發展

金殿始建於明萬曆壬寅年(1602年),是崇信道教的雲南巡撫陳用兵信照武當山太和宮銅殿式樣鑄造。明代後期,國勢飄搖,統治雲南的沐氏家運日衰,認定銅臀是“西方之屬”能克木,於沐氏不利,故於崇禎十年(1871年)平西王吳三桂在朱址重鑄銅殿。鹹豐丁已年(1857年)雲南回民起義,蜂火四起,銅殿門格、瓦片、侍座神像因兵災有所毀壞。

1949年以後,曾多次修葺,天門、宮門、欞星門、城樓現已煥然一新,原淨樂宮、天師殿、環卒宮、文昌宮已改建為陳列室(其中有吳三桂用過的一柄大刀,七星劍等文物)、小吃部、茶館、賓館休息室等。此外增修了廂房、亭廊、花圃,修復了毀壞的銅殿六柱欄。增建了一座八角形的鐘樓,內置永樂鍾一口,重十四噸,高2.1米,鐘口周長6.7米,為雲南珍貴文物之一。金殿於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