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詞牌名]

金明池,詞牌名。又名“金明春”“昆明池”“夏雲峰”等。以秦觀《金明池·春遊》為正體,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等變體。代表詞作有柳如是詞《金明池·詠寒柳》等。

詞牌沿革

金明池,北宋新聲,此調始於北宋秦觀,調見《淮海詞》,詞中有“瓊苑金池,青門紫陌”“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句。此調又名《金明春》《昆明池》《夏雲峰》。

金明池:又名西池、教池,位於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城西順天門外。五代周世宗欲伐南唐,於顯德四年(957)始建金明池,供水軍演習水戰而鑿。北宋太平興國(976—983)年間繼續開挖放水,形成湖池。宋太宗曾幸其池閱習水戰,宋徽宗於池內廣建殿宇,為皇帝春遊和觀看水戲的地方。故調名本於此。調名本意即詠汴京金明池苑。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以秦觀《金明池·春遊》為代表。此調始於秦觀,有李彌遜詞可校。 按李詞前段第一、二句“帳錦籠庭,囊香飄榭”,“帳”字仄聲,“飄”字平聲。第四、五句“覓殘紅、蜂須趁日,占新綠鶯喉詫暖”,“覓”字仄聲,“紅”字平聲,“占”字仄聲。第七句“春去也、把酒南山誰伴”,“春”字平聲,“把”字仄聲。第八、九句“更簾暮垂垂,惱人飛絮”,“簾”字平聲,“惱”字仄聲。後段第四、五句“臨黃菊、曾吹紗帽,訝彩樓、催頒紈扇”,“紗”字平聲,“訝”字仄聲。第六句“算功名、於我如雲”,“於”字平聲。第八句“滿簪霜換”,“滿”字仄聲。第十句“鶺鴒原上”,“鶺”字仄聲,“原”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僧揮詞。

變體:雙調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以僧揮《金明池·天闊雲高》為代表。此與秦詞同,惟前段第七句作五字一句、四字一句異。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金明池·春遊》

中仄平平,平平中仄,仄仄平平中 。中中中、平平仄仄,中平仄中中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中仄平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瓊苑金池,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雲日淡、天低晝永,過三點兩點細。好花枝、半出牆頭,似悵望、芳草王孫何。更水繞人家,橋當門巷,燕燕鶯鶯飛

仄仄平平平中 。仄仄仄平平,中平平 。平平仄、平平中仄,中中仄、中平平 。中平中、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中平平

怎得東君長為。把綠鬢朱顏,一時留。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況春來、倍覺傷心,念故國情多,新年愁。縱寶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只尋芳歸

變體

格律對照例詞:《金明池·天闊雲高》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天闊雲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閒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排、鶯聲猶。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卻幾日沈陰,連宵慵。起見韶華都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宋·秦觀《金明池·春遊》

宋·僧揮《金明池·天闊雲高》

宋·趙崇嶓《金明池·桂海雲蒸》

明末清初·柳如是《金明池·詠寒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