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農民畫藝術

金山農民畫藝術

金山農民畫藝術是上海金山的傳統藝術。金山是上海最古老的成陸地區之一,橫跨江浙滬三地,素有“吳跟越角”之稱,歷史文化的底蘊源遠流長。 金山農民畫是本地勞動人民從田畝壟野間脫穎而出的民間美術再生態,以豐富的江南地區民俗情態、外拙內巧的藝術風格見稱於世。 金山農民畫以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為主要題材,融合刺繡、剪紙、藍印花布、灶頭壁畫、雕塑、漆繪等民間藝術表現手法,大膽運用藝術誇張和強烈的色彩反差,以拙勝巧。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 金山農民畫藝術

所屬地區: 上海 · 金山區

遺產編號:Ⅶ-8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金山區

遺產級別: 市


起源

金山農民畫藝術 金山農民畫藝術

金山農民畫起步於1974年,至1977年初步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1974年,原文化館輔導老師吳彤章在一批插隊知青中進行輔導,為農民畫創作摸索階段,至1977年,吳彤章等同志在民間藝術刺繡、剪紙、灶壁畫等民間藝術中得到啟迪。於是通過吸收能繡、善剪的農村大嫂大娘舉辦創作學習班,由於這些人具有一定的民間藝術功底,從而比較成功地把民間藝術運用到繪畫中去,逐漸形成具有民間鄉土特色的金山農民畫。自此,即為金山農民畫藝術風格形成階段。

發展

80年代,金山農民畫日趨成熟。在這一發展階段中,形成了以農村婦女為主體的金山農民畫創作隊伍,一大批過去圍著灶台、豬圈轉的農村婦女,以她們的聰明才智,神奇般地汲取江南民間豐富的傳統藝術養料,以浪漫主義的想像力,大膽地進行藝術誇張,形成各具個性的藝術構思和造型特色,色彩艷麗明快,形象質樸,構圖充實飽滿,具有自己民族社會風俗情趣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90年代,隨著新作者年齡和文化結構的改變,生活閱歷的不同,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藝術觀點時有更新,藝術形式也不斷地突破和發展,一些青年作者,一方面向民間藝術傳統學習,向那些大娘大嫂們學習,提高民族藝術的審美水平,另一方面重視汲取國外有用的藝術養料來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法,民間藝術感情純真,富有創造性和時代氣息,造型簡潔,色彩明快、粗獷、質樸,達到一定的藝術境界,這無疑又是今後農民畫作者應該繼續發展和追求的目標。

金山農民畫是江南民間藝術土壤中滋生出來的一棵新苗。她以江南鄉土藝術為契機,合著生活的脈搏,集眾人之智慧,發人本之創造,在輔導老師的開掘、專家的幫助、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於70年代末創立了我國現代民間繪畫的新風格,受到中外專家們的肯定和廣大觀眾的厚愛。1980年金山農民畫首次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展出,自此,至1997年金山農民畫先後赴歐、美、亞、澳州等17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交流,計2700多幅作品。1989年成立了金山農民畫院。

自1977年至1997年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西安、武漢、成都、杭州、長春、南寧、西寧等城市展出,計5000多幅作品,近百場次。先後有12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藝術研究院、中國民間藝術博物館(籌)、上海美協、上海美術館等單位收藏。並有30多人次獲國家及省市級一等獎。1988年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之鄉”。20年來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者,如陳芙蓉、阮四娣、張新英、陳德華等均被吸收為中國美協、上海美協會員,張新英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一批年輕作者更是勤奮創作,勇於探索。至今有600多幅金山農民畫作品進入國際網際網路。

藝術特色

金山農民畫第一代農民畫家代表阮四娣有剪紙的功底,作畫隨心走筆,自由發揮,畫站著的雞,卻畫出雞的腳底;畫孵蛋的雞,連肚裡的雞蛋也畫了出來,聯想浪漫。不少專業人士說,農民畫不受透視原理約束,畫魚塘,按傳統西洋畫技法,只能畫出透視之下的邊沿。但農民畫卻把底也翻上來。這一翻就無形中暗合了西方現代畫家的創新之處,所以能夠引起國外人士的興趣。

農民畫看似土氣,其實包含著很多“前衛的東西”:一是童趣,農民畫有著原始、淳樸的視角;二是裝飾性強,這是當代美術的一個潮流;三是與城市人的“懷舊”情懷暗合,不少田野中出來的城市人可以在農民畫的鄉風鄉情中找到根的感覺。

意義

金山農民畫不是發明創造而應該是個“發現”——科學的借鑑。其主創群體,大多是年齡偏高、終身固守田園,無緣傳統書畫藝術的農村女性。當她們身上那種沉睡的人類童年般的認知變為甦醒的繪畫意識時,古老農耕文化時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刺繡、剪紙、印染等家庭雜藝,民間漆繪、灶壁畫、箱櫃畫、雕花木床、翹檐跳脊等百工匠藝,都轉化為農民筆下的繪畫語言——“以筆代針,以色為線”引起表達方式的革命;其二,是“倒酒說”:金山農民畫猶如埋藏於泥窖中的陳酒,而開啟封泥促使人們認識它的,卻是原金山文化館的美術輔導吳彤章等一批民間美術工作者。金山農民畫使畫生活、把生活變成畫面,也使農民作畫並進入畫壇成為真實。它率先超越了中國農民畫的“牆頭藝術”和“專家裝藥、農民點炮”的朦朧時期,對各地農民畫的發展走向造成強烈衝擊,並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