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兵工廠

1940年秋,魯西軍區金山修械所和冀魯邊區隨軍修械所合併,成立了金山兵工廠。 1942年初,金山兵工廠分為炸彈所、修械所、電料所三部分,修械所歸二、八軍分區後勤處領導。 1945年8月,在四所的基礎上,新建立兵工三廠。

金山兵工廠,在東平湖西畔抗日烽火中誕生和發展。
東平建廠抗日戰爭開始後,我冀魯豫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敵後抗日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魯西軍區為了獨立自主地堅持作戰,解決游擊戰爭中的軍火供應,1939年冬季,在東平九區大金山、小金山(今戴廟鄉東金山、西金山)創建了自己的軍事工業——金山修械所。
1940年秋,魯西軍區金山修械所和冀魯邊區隨軍修械所合併,成立了金山兵工廠。全廠職工約250人,廠長岳勝,指導員陳濤。下設修械所、獨立機器排、迫擊炮彈裝配班、復制子彈班、刺刀班、翻砂製造手榴彈班。修械所住大金山、機器排住郭樓(今屬銀山鎮),其他單位住小金山。兵工廠分布在這三個村的民眾家裡,大金山村司連和、劉中平、丁連福、宋子瑞家,就是修械所製造手榴彈、修理槍枝的地方。現在,司連和家的堂屋、東屋尚在。大金山村東面、南面環水,敵人來掃蕩,兵工廠就轉移到東平湖,便於隱蔽。
當時設備簡陋,生產條件困難。修械所只有兩台車床、一台手搖鑽和老虎鉗等簡單工具。主要是修理槍枝、複製子彈、製造手榴彈。複製子彈的彈殼是從前方作戰中撿收來的;生鐵、銅料在農村收購;沿湖一帶的農民掃鹽土熬成的小鹽淋硝、青麻桿灰供給配製火藥。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月產手榴彈500多枚,複製子彈1萬餘發,製造步槍刺刀500餘把,槍枝隨到隨修。1940年,開始生產地雷、槍榴彈,每月分別生產300多個。這年秋試製“八二”迫擊炮彈成功,每月能生產60多發。
工廠西遷1941年,日寇開始對冀魯豫平原根據地進行大規模進攻,抗日鬥爭形勢空前嚴峻,日偽軍不斷進行大規模的“清剿”、“掃蕩”,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為了安全生產,這年秋季,金山兵工廠西遷范縣根據地。1942年初,金山兵工廠分為炸彈所、修械所、電料所三部分,修械所歸二、八軍分區後勤處領導。由於當時環境惡劣,修械所工人身背工具,隨軍與敵人周旋,邊戰鬥邊修械,被譽為“游擊工廠”。
是年春,開始試製“九二”式步兵炮彈,11月試製成功。1944年夏,經反覆試驗,雷汞燒製成功,這在當時條件下確實是一個大的突破和創舉,為大批生產六○彈、八二和九二式步兵炮彈,提供了必要的原料。
成立四所1944年,根據抗日形勢和軍事上的需要,上級決定將修械所一分為二,成立四所即專業炮彈所。所長趙慕三,政委龐維良。當年,試製“七五”山炮彈成功。東平縣有一批青年學生參加革命,到四所工作。他們是侯家榮、於東岱、解培才、尚太和、程玉柯等14名同志。這些青年的到來,提高了職工中的文化素質,增添了技術力量,促進了該廠生產的發展。從1939年冬到1945年夏,金山兵工廠幾經變遷,由規模簡單的修械所發展到專業廠(四所),從修理槍枝到生產各類炮彈。
1945年8月,在四所的基礎上,新建立兵工三廠。第二年,兵工三廠遷至太行山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