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南呂〕金字經·青霞洞趙肅齋索賦①
酒後詩情放,水邊歸路差。
何處青霞仙子家?
沙,翠苔橫古槎②。
竹陰下,小魚爭柳花。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①青霞洞:在今浙江衢州市東南石室山邊,為道家第八洞天。趙肅齋:張可久在浙江任小吏時的長官兼友人。《小山樂府》另有一首《折桂令·肅齋趙使君致仕歸》,可知趙肅齋做過縣官,棄官歸隱。
②槎:木筏。
酒意十足,詩情更覺奔放,沿著溪水回去,竟然走錯了方向。
那么這位青霞洞的神仙中人,他的家究竟在何方?
原來在一片沙岸上,碧苔長滿,一隻舊木筏橫在岸旁。
竹蔭覆蓋之下,一片柳花飄上了水面,惹得小魚探頭爭搶。
作品鑑賞
作者的友人趙肅齋辭官隱居在青霞洞邊,請求為住處留下些題詠。作者便寫了這首小令贈送給他。
起首兩句對句,先從趙肅齋本人寫起,也是由人物向居處“青霞洞”的轉捩。句眼是“放”和“差”的兩個字。“放”不僅指“詩情”,也兼指“酒”,讀者可以憑此了解趙肅齋詩人加酒人的雙重身份,想見他縱酒放歌、帶酒行吟的自得風神。下一句是對這個“放”字的加寫。趙肅齋醉醺醺地吟著新得的詩句,興沖沖地沿著溪水回家,卻連正確的歸路也辨不清,真可謂是得意忘形了。一個“差”字見出了主人公的醉意,更見出了他的曠達與狂放。
正因為歸路錯了,所以作品提出一問:“何處青霞仙子家?”這正是讀者所關注的問題。而以“青霞仙子”指代趙肅齋,又順帶點明了這位詩酒風流的人物,原來是在青霞洞邊隱居修道的高士。於是,第三句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領起了以下四句的正題,即對青霞洞居所的歌詠。趙肅齋住在溪邊的沙岸上,臨水纜靠著一隻古老的木筏,上面長滿了青苔,說明主人已很久沒有使用它出遠門,也就是舊時稱頌隱士高人所常說的“不入城市”。一片茂密的竹林,將陰翳投上水面,“竹陰”一詞給人以寧靜清幽的感覺。最妙的是“小魚爭柳花”的結尾,昔人如劉長卿有“蜂抱花須舞,魚吹柳絮行”句,韓偓有“樹頭蜂抱花須落,水面魚催柳絮行”句,陸游有“春水柳塘魚唼花”句,都不如“爭柳花”來得動作劇烈。讀者可以想見缺乏經驗的小魚,誤將飄落的柳花當做美食,性急地趕來爭搶,而在水面上攪起層層漣漪的情景。前三句極寫靜物,這一句突然出現了動景,動靜相生,卻仍然是一派恬適的景象。“青霞仙子家”坐落在這一片天地中,主人隱逸生活的情調、風味,自不難想見。全曲始寫“趙肅齋”,後寫“青霞洞”,卻仍然是借景傳人。俗語說“一支筆難寫兩頭事”,該曲則借優美新巧的構思而成了例外。